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35章 捐官,章程,银票
搞定了给五位姑奶奶的东西,贾珍继续往下说,这份“贾代善的遗嘱”。“叔祖说了,除了这些之外,另支银子,给府上所有适龄的孙子辈的人捐个官做,但是吧,现在能捐的地方只有两个了,一个是陛下新成立的龙禁尉,用于皇城的值宿,有七品到五品的官职,另一个就是国子监,但是前一个是需要身体强壮的,毕竟是五天一岗,一岗一天,珠哥儿的身体,不一定能扛得住啊。至于国子监,一个监生名额差不多就是五千两银子。但是为了公平,也应该给瑚哥儿和琏哥儿都支五千两才是。”
为什么贾赦会这么安排,主要就是让这份安排看起来是真的,毕竟贾家曾经是商业世家,在某些人没伸手之前,还是有个六七百万两银子的。大周和大楚两代的繁华,很是塑造了一大批富户,比如林家,从第一代林泉脱离家族独立开始算起,凭借家里的权势,就这几代人,就积攒了三五百万的家私。更别说贾家是商业家族,世代豪商,又有武勋起家了,这积累财富的速度绝对会比林家更快。贾赦手里还拿着祖母和曾祖母的全套嫁妆,那是有钱的很,根本不在乎这万把两。
贾家之所以后来会财政拮据,主要原因就是贾府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参与了谋大事,站了队,由于家里没有什么厉害人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出钱,多出钱,才有希望获得更大的功劳。而且为了把元春送进宫里,贾家那也是花了大钱的。但是现在,周家把北静王府打了一个半死,没有了谋大事的能力,而且现在时间还不到,要谋大事的水溶,现在还是个孩子。所以贾家还是非常有钱的。
大家听到这万把的银子,也都没什么意见,但是接下来的分家方案却引起了轩然大波。“老祖宗,这叔祖的遗嘱中说了,赦大叔作为袭爵嫡子,当分得家里九成财产,剩下的一成归政二叔。老祖宗的养老应该由赦大叔承担,若是老祖宗跟着赦大叔留在荣府,那一应开支自然由荣府承担,若是跟着政二叔,去了外面,那么赦大叔每年就要给老祖宗支两千两银子,再加上老祖宗自己的俸禄也足够了。”
“什么,我的政儿只得一成,这让一家子出去可怎么活哟。不行,绝对不行,老婆子我不干。”贾母一听这个方案,立马就蹦了,贾政只得一成家产,恐怕连养活自己都难,而且贾母也知道,贾政喜欢养清客,这一笔支出还是相当大的。养一个清客你就得保证人家一家老小的吃喝用住吧,这可不是说,他们一家吃饱就行,还得吃好,还得有下人伺候着。逢年过节还得有花红表里,平均下来每年每个人都得有三四百两银子。就凭贾政那点俸禄,把自己饿死都养不起一个,更别说他还锦衣玉食的养了好几个人了。
而对于贾母来说,两千两银子加上俸禄,其实是刚刚能满足她的奢靡生活。毕竟她自己也有每年七千两的年俸和一万石的禄米,虽然没有绫罗绸缎,盐茶酒布,柴炭草料这些东西,毕竟她只是荣国公夫人,不是荣国公,也没有俸田。但是这些钱养活一个老寡妇绰绰有余了,毕竟朝廷也没有想过,一个已经死了丈夫的人,还能过得如此铺张。尤其是贾母自己说的,爱玩的玩一会,爱吃的吃两口,这可都是要花钱的。就连宫里的老太妃们日子过得都不如她舒服。
“老嫂子,这是代善族兄定下的,我们也只能听着,族兄当时说了,他会在临死之前给陛下上遗折,给政哥儿谋个官做,让他有能力养活一家老小,而且族里分家的惯例向来如此,否则大量的家产分给旁支,几代下来,嫡支的家业可有越来越少了。”贾代儒也开始颠倒黑白了,毕竟现在贾瑞在贾瑚手底下干活,能有一个不错的收入,但是若是违逆贾瑚,可就不是丢了差事那么简单了。而且在嫡长子继承制的时代,分家的惯例也是如此,只是没有这份遗嘱里的九一开这么离谱。
“正是如此,老祖宗,这事一来是规矩如此,二来是叔祖的遗嘱就是这么写的。咱们还是照做便是。”贾珍也在一旁应声。
贾政这个人吧,属于那种假正经,伪君子,属于有事儿让母亲老婆上,自己在后面充好人,最后好处自己得了,坏名声别人背了。这一次也一样,家政准备让贾母和王氏冲锋陷阵,自己在后面捡好处。贾母如愿的站了出来,但是王氏却因为还在想自己房里那些见不得人的东西,根本没有听到这一次分家章程,毕竟卖祭田这种事,是大大的不孝,也是大大的不义。见王氏没有反应,贾政也是着急,但是家里的族人和朝中的官员都在这里,为了维持君子的面子又不好直接和王氏说,甚至回头看一眼王氏都不敢。
见贾母还在沉吟,贾珍决定下剂猛药,“老祖宗,咱们后街上住的可有不少政二叔呢。若不是叔祖定下了分家的章程,咱们按照后街上那些人的分法怎么样。”
这句话点醒了贾赦,“当初二叔分家的时候,父亲做主在金陵老宅后街给了一个小院子,然后给了八千两银子,再加上自用的东西都带走。如果母亲不认可父亲的分家方法,我也可以效仿先例,把家分了,我也可以做主,给老二把现银涨到一万两,再多了后街的叔伯们可就有意见了。”
这句话让贾母想起了当初把贾代善的亲兄弟分出去的时候,贾代善可不是独生子,他有一个嫡亲的弟弟和两个庶弟。贾源去世的时候,贾代善的娘直接做主把贾代善的两个庶弟给分了出去,留在了金陵每人给了三千两还顺带让人把自己的亲生母亲带走了,美其名曰让母子团圆。等到贾老太太去世,贾代善又开始组织分家,这一次家母提了一个强干弱枝的说法。贾代善觉得非常不错,于是打破旧制给了弟弟八千两银子,一个小院子,就把他们一家给分了出去。现如今贾赦和贾政分家,贾赦把这件事旧事重提,这可大大的打了贾母的脸了。
毕竟嫡子和庶子他就不是一种东西,当年贾老太太把庶子分出去给了三千两,并且把自己的姨娘带走,在外人看来这可是天大的恩典。自己有三千两银子,买房置地,做点买卖,背靠荣国府,也没有人敢来欺负自己。但是嫡子这么分家就过了,主要是受贾代善做官的影响,他的嫡亲兄弟不能经商。现在贾代善的嫡亲弟弟日子过得反而不如两个庶弟。至于让下人顶着名字经商,中间隔了两层,不被人欺负死才怪,关键是也没有商人投献啊。这种分家只会让人说是贾家丧了良心,嫡子分家是要给产业的,不是说给钱就行。
这一次贾母感觉,应该是贾代善还是受当初自己强干弱枝的说法影响,才给贾政这么点东西,若是没有这个说法,也许就能按了旧制,甚至她觉得贾代善留下这份遗嘱就是针对她的,为了防止她过于偏心小儿子。
至于说遗嘱造假,她想都没想过,毕竟这可是大不孝,人神共愤的举动,所有人接受的礼法教育这种事情就不应该存在,更何况,这是一式三份,是贾代善的笔迹,是贾代善的手印,还有族长和族老见证。这纸一看也有些年头了,这也符合贾代善一切谋定而后动的特点。
这边想着呢,外面来了两个人,一个是程侍郎派出去找汇通钱庄掌柜的小吏,另一个里面穿着灰色细布制成的棉袍,外面加了一个黑色的罩衣,一看这就不是普通的掌柜。程侍郎,看见这两个人,急忙摆摆手。这要是过来了,肯定要先验银票,然后双方交接,他就肯定得走了,这种豪门分家大戏,那可是几十年都难以见到的东西。那小吏也极有眼色,一看自家侍郎摆手,得,等着吧。贾家人也看到了,这两个人,也没当回事,毕竟现在在外面的女眷,只有贾母一个老太太,其他的女眷早就被人用帷幔给遮挡了起来。
别人没看见,但是贾母看到了程侍郎摆手,鼻子都差点气歪了,合着我们一家演戏给你看呢。想了又想,这才非常后悔的点了点头,谁让当时自己多吃多占,为了占便宜,出了那么一个馊主意呢,如今报应到了自己儿子身上。
贾珍见这边贾母通过了,然后就问贾政,“不知政二叔意下如何?”
贾政那可是君子,大孝子,明知道自己住正房不对,但是人家一句是母亲让住的,我也是为了孝顺母亲,所以才干了有违礼法的事情。在这个以孝治天下的时代,这种因孝道稍稍违制的行为,还会受大家夸奖的。但是贾母的名声可就臭了大街了,倚老卖老,不尊三从四德,违背祖宗礼法等等都来了。贾政就是这么孝顺母亲的,多好。自然这一次也不会对自己父亲提出来的遗命有什么看法,“父亲体谅儿子,我不敢有什么想法。”
这话说的,他不是没有,只是因为写这玩意儿的是他老子,他只是不敢。但是对于贾赦和贾珍来说,不敢和没有就没啥区别,你不说就行。这边没什么问题了,程侍郎就叫过了汇通钱庄的掌柜,掌柜立刻就开始验票,验证无误之后,在怀里掏出来汇单,然后找贾府的人借了笔墨纸砚,填了汇单,笑着说道,“两天前贾伯爷,就在我们这边存了银子,换了银票,不期想,今天就用上了,前后就三天的时间,汇费也不多。我做主免了吧,虽然各位老爷都不差这仨瓜俩枣的,但是这也是小的一点心意。”
银票并不是像钞票一样可以随意流通,钱庄也不是银行,存钱不仅没有利息,还要给钱庄钱,名曰汇费。存的时候,给银子,钱庄给银票和存单,取得时候,给银票,钱庄给银子和汇单,汇单保存好,等这一次存单上的银子都取了,把所有的汇单都集中起来,交给存钱的人,换回当年给的存单。取钱的人也要在每张汇单上写明取钱的时间地点人物,然后盖章,按手印。也就是说银票这个东西,虽然不是实名制,但是想捡张银票就去把钱取了,也是比较麻烦的。
比如说甲给了乙,乙就必须去把银票的所有权,到钱庄填汇单变更成自己的才行,而不能直接给丙,否则甲和丙不认识,汇单和存单对账的时候,对不上,就可以报官了。而且银票是有时间限制的,超期银票是不予兑付的。但是超期银票也要填写汇单,一旦银票超期五个月,钱庄就要拿着所有的汇单和剩下的银子来换存单。由于这极其麻烦的银票存兑办法和比较高的保管费。大部分人用钱庄就是为了方便出行,但是也有人在对账的时候,只对数量,不对人名,这也让银票在商人之间有了自由流通的可能。
程侍郎拿出官印,用了印,又按了手印。这汇通掌柜的,才把汇单交给了贾赦,换回了贾赦手里的存单,然后说道“贾伯爷回头,我把多着的银子给您老人家送回来,还是?”
“行,麻烦掌柜了,年底之前送过来就行。”贾赦也不怕他赖账,毕竟这钱庄是北静王府的产业,北静郡王不至于为了这些银子就和贾家翻脸。
然后贾赦就把程侍郎一路送出了府门,至于银子,钱庄的人自会运到国库去,这个自觉还是有的。殊不知,他这一走,错过了好多大戏。
贾赦送走了程侍郎之后,开始带着张氏去了贾母房里,后面有人抱着大账,一件一件的核对。最后的对账结果,触目惊心,若是,贾宝玉把他房里的东西,摆件都带走,贾政得净身出户。
徐氏三千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