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强者在都市陈浩曲灵玲

第二千零三十八章 道之争(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二千零三十八章 道之争

这可比刻苦磨炼,然后绞尽脑汁,思索领悟要强上百倍。

后者等于是盲人摸象,先摸到象腿,以为大象是个圆柱子,然后摸到象身,以为大象是座小山,再摸到象鼻,以为大象是根管子……费了好长时间,好不容易把大象摸了个遍,这才勉强能在脑海里建立起大象的整体形象,但是因为没真正见过大象,所以最多只能是大概相像而已,这已经是极限了。

而前者,一眼就把大象看得清清楚楚,比后者强了无数倍。

陈浩全神贯注,观看着两者的战斗,唯恐错过一个细节。

两种道之规律的变化,不断通过神识印入他的脑海里,融入陈浩的认知和经验。

哪怕陈浩没有自主思索,他之前所领悟的道也自动运转起来,和新看到的两种道之规律变化交相辉映,互相印证,彼此交融,丰富空白,增强积累。

陈浩体内的修真之道,感受到精神变化,接受到道之规律的增长,自然而然的按照功法运行起来,周天循环,伴随着道的增长,自动提升着陈浩的修为,使两者互相匹配。

呼呼呼……天地灵气如同受到了莫大的吸引一般,呼啸而来,没入不起眼的树枝里的阴影里面。

如果有心人注意到这一幕,倒是有可能会发现陈浩隐匿的地方。

但是在这数千万里高的自南山脉上,又这么会有智慧生灵到来。

某种意义上,这里有可能是修真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陈浩如果不是还要寻找九女,完全可以在这里修炼到大乘后期巅峰,直接渡劫飞升成仙。

陈浩没有注意自身的变化,依旧如痴如醉,观看金色字符和清色字符的“道之争。”

这种直接观看道之争的感受太过震撼。

每个细节稍微深思,都会发现蕴含至深至高的道理,无论引用在哪方面,都是奥妙无穷,令人拍案叫绝。

哪怕以陈浩的见知,融合了天辰子和纸会花钱小姐两个大乘后期巅峰修士的思想和经验,依然忍不住热血沸腾,拍案叫绝。

这才是修真,真正的修真,沉入道中,不可自拔。

看到深处,陈浩眼神炽烈,甚至不由自主的离开附影的树枝,站在地上,手舞足蹈,演绎起两种字符的杀伐之争。

他的动作怪异,仿佛乱舞一般,毫无章法可言,又仿佛喝醉了耍酒疯一般。

但是一举一动,有着奥妙天成,无法形容的道之韵意,似乎用形体最大发挥出了道之本质,令人深思,无法看透。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金光字符和青光字符的厮杀终于停止了。

内视天道功德塔也恢复了正常。

一切全能看得见了。

但是陈浩却在树林里,继续手舞足蹈。

道之争结束了。

但是他的感悟却没有结束,依然沉浸在那妙不可言的境界里。

过了好半天,陈浩才停下来,发出一声长长的兴奋的呼喊声,将体内剩余的情绪全部倾泻出来。

“真是一场好梦啊……”随即,陈浩自言自语,唏嘘感叹。

这场观赏天道功德塔和图腾的道之争,对他来说,很像是一场梦。

但是正常的梦做完了就做完了,什么都不会留下来,绝大多数还会被遗忘掉。

而陈浩这场梦,不但清晰无比,而且留给他莫大的宝贵财富。

流连往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灵典天途
灵典天途
关于灵典天途:在广袤无垠、强者为尊的灵幻大陆上,平凡少年陈玄的命运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奇遇彻底改写。偶然间,他获得了神秘莫测的灵典,这灵典宛如一座蕴含无尽奥秘的知识宝库,能够洞悉一切修炼的奥秘,成为陈玄踏上修行之路的关键钥匙。
皇家三笑
战神王爷的调皮小王妃
战神王爷的调皮小王妃
现代医学界人称女魔医的司徒灵,为救一小孩灵魂重生到圣朝大陆。传闻镇国公府上出了一位小神童,三岁作得一手好诗,六岁能给人看病,在家爹娘宠上天,出门有哥哥们护着。参加个宫宴都能把第一美男预定为未来的相公,就连老天也是爱她的,还附送给她一项异能。 片段一: “小哥哥,你长得真漂亮啊!长大后你做我相公好不好”某男:“………” 片段二: 将军夫人:“王爷,到府上来可是有什么事,老爷他们还没回府。”龙天绝:
白雪灵
武道人仙
武道人仙
莫奕琯
3366洛尘
3366洛尘
【2019最火爆新书】“一代仙尊”洛尘遭人偷袭,重生回到地球。地位普通的他,面对女朋友的鄙视,情敌的嘲讽,父母的悲惨生活,豪门大少的威逼挑衅。他发誓,一定要改变命运的不公,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告诉所有人,他洛尘,曾经来过。
洛书
我以奥术登临神座
我以奥术登临神座
大神级代练的李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神启》游戏之中,成为了沉迷魔法的子爵大人。 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硝烟四起的大陆全面战争、波澜壮阔的异世界远征、世界树的莫名腐朽、危机四伏的深渊恶魔入侵......李斯表示自己有点慌。 ......还好游戏系统还在,自己还拥有【全能者】天赋。依靠前世记忆,转职奥术师,解析元素模型,重塑世界规则,一步一步登临那无上的宝座。 ......玩家们吐槽他: “这个
危楼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