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44章 范蠡
吴军团取得大获全胜,越军团后撤百里,局势对居无何非常不妙。
在勾践节节败退的时候,范蠡却混得风生水起,因为居无何并没有把范蠡和勾践落到一起。
勾践在练兵,而范蠡在经商。
范蠡在考察之后,选择了陶城经商。陶城处于各城镇人员往来频繁之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范蠡抓到了商机,认为陶城非常适合做贸易。
范蠡先用部分资金购买虞镇的大米,然后运到武镇进行销售,销售完毕后,再从武镇购买酒酿,再运到虞镇进行销售。
几趟下来,范蠡赚了不少钱,但范蠡没有停下来,“务完物,无息币”,范蠡不断把钱投入到扩大商业规模中。
范蠡招募小工,销售的物品越来越多,销售的规模越来越大,范蠡的财富越积越多。
范蠡还在陶城建立客栈,随着范蠡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陶城逐渐成为贸易枢纽,人流量越来越大,范蠡的客栈也赚得盆满钵满。
在林城被吴兵攻下之后,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遭到破坏,产生大量流民,范蠡马上派人前往林城,去赈济灾民。
范蠡不能自己前往,容易被敌方抓住,范蠡把自己的身家全部交给手下,让手下去林城赈济流民。
范蠡把全身家财全部拿去赈济灾民,但不在林城内,而在林城外。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林城外有人免费提供救助物资,并且提供安居费用的消息传遍林城的大街小巷。
林城内的流民和饱受苦痛的居民不断从林城离开,范蠡把这些流民全部安置在谷城,古城的人民激增。
由于林城大量居民离开,引起了伍子胥的注意,想要封锁城门,但是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不断想办法出城。
伍子胥知道不能强行运用武力,运用武力,容易导致人民的反抗,同时会导致自己的居民转化率和士兵转换率下降。
伍子胥只好建议吴王夫差也发放赈灾物资,但是吴国缺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刚打下来的城池的人民不断离开。
而勾践虽然在林城一战损失惨重,但是在范蠡散尽家财救济百姓的行为下,勾践的军队得以迅速补充,给士兵以钱财,给士兵家属以安全,越兵得以快速恢复。
吴兵本该将林城的人民转化为士兵,但是在范蠡的影响下,进展缓慢。越兵正在不断恢复。
伍子胥和吴王趁自身仍然占据优势,立马组织进攻,不打流民,而是直接攻打越兵。
伍子胥的想法也很简单,不让勾践有练兵的机会,新增的士兵只要无法加入军团进行战斗,那么将会是己方优势。
只要耗下去,把精锐部队耗尽,新增的士兵将是一盘散沙,不足为惧。
伍子胥和吴王夫差不断试图激怒勾践,但是勾践不为所动,贯彻核心战略,忍!
勾践不断撤退,直到撤到了一个易守难攻的险地,勾践在这里驻军,伍子胥一直追,追到这,也停下了脚步。
这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如果强行进攻,自己可能会损失惨重,所以选择回去休养生息。
双方达成共识,加速弈界时间一年。
刘千生需要时间去重新整备军队,让百姓恢复正常的生产劳作,为之后的大战做准备。而居无何同样也需要时间训练新兵,发展经济。
但是伍子胥并没有把军队全部撤走,而是留了部分军队守在险地之前,阻止林城的士兵前往,迫使勾践只能往后发展军队,但这样,速度就和伍子胥持平了。
但目前而言,伍子胥和吴王夫差占据优势。
双方在此过程中都在互相派遣斥候,但是都还没有观察到对面的核心人物,就被暗杀了。
所以现在双方都只能看到自己的势力范围。
吴王夫差一直在练兵,大战,大本营周围的城镇几乎都被吴王夫差打下来了。而伍子胥负责安抚百姓,欲要带兵出征,必得百姓支持。
范蠡散尽家财之后,继续游走,在海城的时候再次发现商机。
盐是珍贵之物,大部分人都不能享受盐,范蠡在海城的海边游历时,看到海边的小水洼被太阳暴晒后,水分蒸发,小洼地里留下了一些白色晶体,一尝,盐的味道。
范蠡不断实验,分析各种条件,两周的时间范蠡彻底掌握了制盐之法。
范蠡开始向居住在海边的人传授制盐之法,海边的人开始制盐,范蠡则负责将制出来的盐拿去贩卖。
同时范蠡在海城大力发展渔业,渔业和制盐业同时发展,海城经济突飞猛进。
并且范蠡的营销策略为“薄利多销”,海城的盐经过范蠡的商业团体向弈界各个地方销售。
范蠡再次聚集万两黄金,成为弈界首富。
伍子胥在安抚百姓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范蠡的身影。但他却没有办法,制盐之法确实造福了百姓,他没办法阻止。
勾践仍然缩在险地,勾践每天都会回想起被吴军团两次大败的惨状,每每想到这,勾践就非常揪心。
于是每天都睡觉都睡在柴草上,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让自己时刻牢记耻辱。
勾践每天都以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求自己,要求士兵,每天都在进行非常高强度的训练。越兵的整体实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
而吴王夫差在连胜两个大场之后,开始膨胀,训练效果下降,尽管伍子胥一直在劝说,但是吴王夫差并没有听进去。
越王勾践亲自秘密前往去请范蠡,范蠡听到勾践前来请自己去做官做谋士的时候,范蠡拒绝了。
转手把万两黄金全部去购买兵器与甲胄,然后派人送去给勾践,然后自己离开了海城。
二散家财,激流勇退。
————————————————————————————————————————————
弈天下小讲坛:
范蠡三聚财三散财:春秋时期,范蠡戮力辅佐越王勾践,终于使得越国复兴。范蠡放弃高官厚禄,携西施泛舟西湖,离开越国,这可谓“一聚一散”。
范蠡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耕于海畔,没有几年就积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归还宰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这可谓“二聚二散”。
范蠡行至陶,范蠡看到此地为贸易的要道,可以据此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留在此地,根据时机进行物品贸易,时间不长,就累积万万。后觉年岁已老,散尽家财救济给贫穷百姓,这可谓“三聚三散”。第三次散财还有一个“千金之子,不死于市”的故事,感兴趣的书友们可以去看看,本文同样做了改编,望读者见谅,欲看真实故事,请移步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