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南宋

第67章 长胡须的太监(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67章 长胡须的太监

脑袋自然是没有石碑硬的,在无法闪避的情况下,这一掌绝对致命!

然而,就在黑衣人即将发出那一掌的同时,李云隆张口吐出一物。

这一招太过突然,黑衣人变招已经来不及,干脆用那拍出的一掌抵挡。

一股冰寒刺骨的气息瞬间侵入手心。

他暗叫不好,却没有立即抵挡那股气息的侵入,而是挥出另一只手,施展了鹰爪功,直奔李云隆的咽喉。

紧要关头一道寒光袭来,颇合围魏救赵之计,如果他不闪避,自家的脑袋就会被削中。

没奈何,他只得撤身,一柄弯刀擦着他的胸前掠过,几条丝线却应声而断。

而弯刀划了个弧旋,又飞回到了完颜乌雅的手上,原本缠住她的另一名黑衣人,此时正趴在地上,双腿齐膝而断!

李云隆方一脱困,少泽剑发出。

黑衣人硬吃了这一招,身形倒飞而起直接跑路,他刚才施展大招,已经没有多少真气,身上也是多处受伤,此时不走等待何时?

龙吟虎啸之声忽然传来,同样的降龙十八掌,威力比李云隆的大出了数倍,黑衣人生生被从半空中击落下来。

“老乞丐,你怎么在这里?”

钱鹤生从房屋的阴影中走出来,“老夫就在附近疗伤,倒是钱太尉你,居然干起了刺客的勾当,实在让人齿冷啊!”

李云隆走了过来,点了黑衣人的穴道,然后扯掉其面纱,在火光的照射下露出真容,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虬髯老者。

等等,童贯不是太监吗,怎会有胡须?

他以为对方是用胶粘的胡须,伸手猛然一撕。

“哎哟,士可杀不可辱!”

钱鹤生不由大笑,“云隆,他是太监不假,那胡须倒也是真的!”

“怎么可能?”这完全超出了李某人的认知,在他固有思维中,太监必须是没胡须,声音尖细的阉人。

“他修炼的功法特殊,以阴补阳,生生不息,故而除了不能进行男女之事,其它的与普通男人无异。”

李云隆当然知道其功法特殊,看到其它黑衣人已经全部授首,拎着童贯进了屋。

“是谁派你来刺杀我?”

童贯闭口不言。

李云隆轻轻一点其丹田,真气溃散,再难抵御生死符的侵袭,万蚁吸髓的奇痒,纵然是铁骨铮铮的真汉子也难抵御,何况是贪生怕死的阉人。

“我…我说,是当今官家赵桓!”

这个结果并不难猜测,“看在你还算老实的份上,我给你个痛快!”

李云隆刚要将其毙杀,钱鹤生忽然拦住了,“我对他的功法很有兴趣,不如交给我吧!”

“钱帮主,他的武功只 太监才能练,你要来何用?”

“谁说我的葵花宝典是太监才能练,简直是诬蔑!”

童贯活了大半辈子,最得意之处:一是从金人手上以百万贯买回了燕云;另一个则是创造了葵花宝典,此时有人说他的武功只有太监才能修炼,相当于抹杀了他一半的功绩,这让他如何能忍?

“难道你的武功不是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吗?”

;“胡说八道,葵花宝典乃是阴阳相济之功,除非你只练下半部,否则怎需宫刑?”

“好吧,你说怎样就怎样!”李云隆又没见过葵花宝典,也没想过要修炼这种武功。

“童贯,老夫可以做主,只要你交出葵花宝典,便给你留一条活路!”

“钱帮主的话,我还是信的,可有纸笔!”

李云隆也想见见原始版本的葵花宝典究竟是怎么样的,至于可能放虎归山?相信有生死符制约,不怕对方再来寻仇!

神仙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养鬼为祸夏一天天九儿
养鬼为祸夏一天天九儿
我从出生前就给人算计了,五阴俱全,天生招厉鬼,懂行的先生说我活不过七岁,死后是要给人养成血衣小鬼害人的。外婆为了救我,给我娶了童养媳,让我过起了安生日子,虽然后来我发现媳妇姐姐不是人……从小苟延馋喘的
浮梦流年
我一个C级天赋,无限进化很合理吧
我一个C级天赋,无限进化很合理吧
关于我一个C级天赋,无限进化很合理吧:叶秋作为一名标准穿越者,刚刚觉醒C级天赋【影刃】,没有战斗力,在异能者中,是垫底的存在。此时,金手指出现,新手礼包自带SSS级天赋【无限进化】,拥有进化万物之能。
木溆
狼王出山:冰山总裁等等我
狼王出山:冰山总裁等等我
非凡之人成就非凡功业!江非凡立功无数威震边塞!可他心中始终放不下孤儿院一起长大的六个姐姐和一个小弟弟,毅然折返江北,寻亲之心坚不可摧。不曾想六个姐姐已经出落成了大美人,并且各个身份不凡……
乱天地
被动重生之征服原始世界
被动重生之征服原始世界
本书全程原创,没有丝毫仿写,如果读者发现有仿写,请举报谢谢。意外无处不在。谁能想到只是无意间,看你一个六十多岁的大爷在小树林和一个小姑娘嘿呦嘿呦,只是喊两嗓子为大爷助兴,会被雷劈。
佚名
七零娇妻太会撩,残疾老公甜蜜蜜
七零娇妻太会撩,残疾老公甜蜜蜜
下乡妹子为了生存不得已撩上了村长家的二小子。半年时光匆匆,回城无望,她打算将就着嫁给这二小子。可临到结婚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个备胎,人家心里藏着个白月光呢!她可不是吃素的,果断退婚!谁怕谁啊!正当她物色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