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斐潜

第2495章大汉风(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495章大汉风

太兴六年已经即将走到了末尾。

虽然说斐潜和曹操依旧在对峙,但是两个人不约而同的其实都将目标转向了旧有的那些势力。

或许是一种巧合,或许也是一种必然。

有时候斐潜会在想,为什么三国在后世会是一个持久吸引了许多人的时间段,或许是因为这个时间段里面的人物,或许是因为在其中发生的故事, 但是更多的,依旧是在这一段混乱之中碰撞出来的那些人性的光华。

不仅仅是有光明的,也有黑暗的。

有卑劣的出卖,也有璀璨的忠义。

每個人,从皇帝到士族,然后再到普通的百姓, 都在这样的混乱碰撞之中,迷茫, 寻找, 挣扎。皇帝不知道大汉怎么了,士族知道怎么但是不知道要怎么去做,百姓最能体会到了其中的惨痛和苦楚,但是说不出来。

乱世的挣扎,才是三国。

将一个硕大的大汉王朝摔碎了给人看……

零散,破碎,不成型。

每一片都是大汉,每一片也都不是大汉。

有人想要重新建一个,有人想要将其补完整。

而现在, 曹操朝着荆棘迈开了腿,举起了刀。

但是有人认为曹操这样做没意思……

或许是因为这些人觉得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变迁,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一个新的时代和旧的时代的碰撞, 文化的演变, 能让他们多吃一碗粉么?就像是颍川传来了变化和消息的时候,还有一些人根本不在意, 只是在研究着自己究竟能不能在青龙寺里面占据一席之地,亦或是新来的女官甄宓那套裙装真漂亮, 身材真窈窕,若是能那啥,便是那啥啥……

『大汉之风,又是有些变得轻些了……』

堂内,坐着的都是大儒。

或者说,是一定程度上,被认可的学者。

除了庞统荀攸等大员之外,还有郑玄,司马徽,黄承彦,庞山民,令狐邵,崔林,谯并,董永,张裔,王冲等等……

这些人当中, 有一部分的人比较有名, 但是有一部分的人只是在部分区域内有些名头, 但是不管怎样, 今日坐在堂内,都代表了一个相同的身份,就是三色旗帜之下的带盐人。

大汉需要带盐人。

若是大学者不做声,难不成天天去听小学徒咋呼么?更何况小学徒也未必能发声。

这就是斐潜应对之法。

嗯,其中的一环。

在青龙寺当下,有了越来越多的话题被挖掘出来的时候,斐潜觉得,有必要将这些学者都召集起来,相互通个气,以免在某些环节的时候出现误伤,亦或是不小心导致了整体思想上的偏差,至少不能被颍川的风给吹歪了。

这个气,就是风气。

大汉风气。

有时候这个话题会显得比较空泛。

可对于当下的这些人来说,这个话题刚好。

因为斐潜就是要让这些人在青龙寺里面去带领,去转变。或许就像是曹操一样,去面对荆棘,去举刀砍伐。又比如管宁的『薄葬』理论。这个切入点其实很好,但是当下撬动的也仅仅是其中一点,而斐潜需要带动整个的面。

当斐潜说『大汉风气』的时候,众人就相互看了看,或是沉思,或是振奋。

因为,文人其实比较喜欢『风气』这个词的,有时候动不动感慨,亦或是指点江山的时候,就喜欢用上这个词语。

斐潜所言,自然也不是随口乱说。在整个大汉,从西汉到东汉期间,风气确实略有变化。有时候说『风气』此词太空,但是又是大汉上上下下在社会生活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或者说是一种社会群体心理和群体意志的外在表现,也是大汉文化精神面貌的重要表现之一。

『汉初,偏急,偏轻,锐气有余,而沉稳不足。』斐潜缓缓的说道,『时有杨子云有曰,当取重去轻,取四重,去四轻,以重言、重行、重貌、重好为佳。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故以轻求重,乃汉初之风,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子亦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是也,其意乃相合也。』

斐潜说到了杨子云,川蜀几名学子的腰杆明显挺直了一些,神采也略有飞扬状。毕竟这个曾经的川中翘楚,也算是给川蜀好好的涨了一波脸。

在两汉的时代风云变化之中,从汉初最开始的『轻狂』到了后期求其『稳重』,这也是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事情,几乎在每一个朝代开始的时候,都会走这样的一个过程,但是因为前秦太短,而汉代算是第一个长期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体,自然更有些别样的意味。

郑玄点了点头说道:『汉初多狂放急切,君臣无礼而立,以至有饮酒争功,妄呼以醉者,更有甚者当庭拔剑恐吓击柱之辈,皆因无礼而起,狷狂太盛之故。』

斐潜微微点头。

基本上来说,每一个王朝在草创期,都会遇到的『一百五』定律。一百五十人以下,管理者甚至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规章制度,以人格或是魅力就可以直接进行有效的领导,而一旦突破一百五十这个人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体现出来了……

这个定律或许有些偏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说明了组织架构管理上面的问题。就像是当下,斐潜的政治集团逐渐的扩大,最底层的官吏和斐潜的距离在被不断的增大,除了在斐潜身边的这一群人会比较容易的接触到斐潜,并且受到了斐潜的影响之外,那些中层,或是底层的官吏在长期外放的过程当中,会不会出现一些问题?

水镜先生司马徽也说道:『汉初叔孙通依世谐俗,制定朝仪,以定规矩,乃分轻重,此为长治久安之要也……』

对于在厅堂之内大多数参会者来说,都觉得自己能够参加此次的会议,是代表了一定意义上的创举,甚至可以说将见证,或是奠定了将来大汉治国理政的基础和标准,每个人都十分的兴奋,在郑玄和司马徽开头之后,便是这边一言那边一语的议论了起来。

儒家么,似乎先天对于这种『礼仪规范』就很有兴趣。

斐潜一边听,一边让王昶和诸葛瑾在一旁记录。

整个执政的风气,是从上至下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下面的风都是散乱的,若是要以下面的为准,那么上面的自然就是昏头昏脑,毫无头绪。

所以只有在政治层面上的风气统一了,才会对于整个大汉社会层面造成影响。

就像是西汉初期,因为上层政治层面的原因,导致很多时候为了解决问题,就是急躁的推出各种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法规又因为相互之间没有很好的系统化,最终导致相互违背,甚至冲突。

西汉当中就有记载说当时的『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说明大汉当时即便是专门的法律工作者,也无法适应这种混乱且无序的律法,更谈不上利用律法来有效的解决纠纷,调理社会冲突了。

以至变成了,『人轻犯法,吏易杀人』!

动不动就出台一个什么新法规,根本不讲究什么相互关联,也不管什么后续影响,顾头不顾腚的法律法规,使得在汉武帝之时酷吏横行。这些酷吏或许有个别人是忠心为国,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借着鸡毛当令箭,以各种拗口混乱的法律法规谋取个人私欲,『刚暴强人』,害人不浅。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吃过了苦头的大汉上层建筑开始转变了风向,开始求谨求厚。

东汉光武帝中兴之时,光武帝自己就非常严谨,持重避轻,不浮夸不奢靡,『身衣大练,色无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有这样一个皇帝在前,大臣们自然也必须保持一致。

嗯,至少在开会的时候保持一致。

另外一个方面,因为刘秀约束自己,所以他也对大臣,尤其是功臣较为宽厚。他常告诫功臣『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慄慄,日慎一日。』

这无疑是比较成功的,在光武帝时期的功臣,多数能够善终。不像西汉开国将帅彼此间常常怒目相向,甚至刀兵相见,争功争赏,人脑子打出狗脑花出来……

而当下斐潜召开这样的一个会议,就很自然的被众人认为是类似于光武帝这样的举措,是为了提前安排和告诫群臣,要约束自身,要兢兢业业。

马月猴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开局满级天赋,从普通法师开始
开局满级天赋,从普通法师开始
林逸穿越游戏与现实融合的世界。 怪兽肆虐,神灵与恶魔竞相显现,人类的生存空间岌岌可危。 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在成年后进行转职。 被誉为天才的林逸,却仅成为一名平平无奇的法师。 众人皆感遗憾。 而唯独林逸明白,他觉醒了自动满级天赋! 任何技能一经掌握,便是满级巅峰! 火焰巨龙,满级! 万里冰封,满级! 雷神末日,满级! 在这个技能升级之路,比登天还难的世界里,林逸这能力堪比逆天! 直至某日,林逸望着
半只烤猪蹄
咸鱼美妾超好孕,糙汉将军日日宠
咸鱼美妾超好孕,糙汉将军日日宠
上辈子加班猝死的温婉,穿成一等大将军的小妾后拒绝内卷。 大将军出征三年,她就咸鱼躺了三年,过得那叫一个逍遥自在。 直到老夫人做了个噩梦,梦见大将军战死沙场却连个后人都没有。 老夫人决定让主母带两个妾室去边关配种。 路上,温婉和主母被流匪冲散后,被一个小校尉救起。 小校尉被围困山头,己方人数一百,敌军人数三千。 他举刀架在她脖子上,“与其落
浮烟若梦
诏狱行刑百年,出世既无敌
诏狱行刑百年,出世既无敌
《诏狱行刑百年,出世既无敌》 李长生穿越大魏王朝,成为诛邪司诏狱刑者。刑者多短命,每天都会死几个。李长生心中极为恐惧。好在,一本功德经,改写了他的命运。对着犯人行刑,就能收获功德点。功德+1功德+1……百年后,妖魔鬼怪,邪魔外道袭击大魏王都,情况极其危急。诏狱中的李长生哈哈一笑,伸出一只擎天大手,将妖魔鬼怪一网打尽。都来诏狱受刑吧!
五指山
无敌天帝踏万界
无敌天帝踏万界
天才少年楚剑秋遭人算计,沦为废人,幸偶得混沌天地决; 从此踏入万界,于万族之中崛起; 一念崩星海,一念裂苍穹,一念诛妖鬼,一念葬神魔! 天帝之威,莫敢违逆!
佚名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一次车祸,让我穿越到了都市爽文里当反派,只要苟到大结局,就能带着丰厚的报酬回到现实世界。 但是!这些绝色美女都不去给男主角当后宫,天天围着我转,是嫌我死的不够快吗? 别再穿丝袜、穿制服啦,你们都勾搭我干啥,去找龙傲天啊! 既然天命归我,那老子干脆和主角一决高下! 谁是主角,还特么说不定呢!
我是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