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战神崇祯

第114章 黄蜚(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14章 黄蜚

黄斌卿明显晃了一下、随即镇定下来。

“陛下,臣在为陛下敛财、如今海军第一镇开销极大,臣为皇上截获一些铜和武士刀。”

“为了朕?”

“陛下明鉴、臣为陛下截获铜锭四千斤、武士刀四千五百把。”

“你接到的命令是什么?”

“查所有船只、查西洋烟土。”

“你就洗劫了所有商船?”

“臣都是为了陛下啊!西洋烟土查获了十几箱!”

“好一句为了陛下、哈哈哈哈!”

朱由检气乐了。

“臣惶恐!都是为了陛下着想啊!”

“来人拿下!免去黄斌卿一切职务、严加审问。”

“诺。”

步兵营亲卫上来摁住黄斌卿,带走询问。

崇祯皇帝朱由检眼神看向西北的陆地。

“传令:任命原长江水师总兵黄蜚为海军第一镇副总镇、兼任舟山基地警备团长、带领所部进驻舟山。”

“诺。”

朱由检在舟山住了下来、

半个月后、在镇江操练的黄蜚、带领四万长江水师官兵、到达舟山。

四十多岁的黄蜚已经从军近30年、早年跟随舅舅黄龙镇守东江镇、后来南撤镇江和长江水师合并镇守镇江。保护蔡九仪西征后回到长江水师镇江大营基地。接到大元帅朱由检的军令后、立即启程赶往舟山。

黄蜚按照军中礼节单膝跪倒:

“参见大元帅!”

看着一缕长髯的黄斌卿很是威武、笑道:“免礼、黄爱卿辛苦了。”

“谢大帅。”

“舟山基地就交给你了、海军第一镇也计划交由你来管带、郑森回来以后、组建大明海军第三镇。驻防马六甲旧港宣慰司。”

“谢大元帅。”

等黄蜚来到舟山安顿好后。才启程回南京。

回到久别的南京已经深秋、黄叶飘零一片浅黄草滩。如今皇庄已经建立在大明的角角落落、大地主们除去保留了一些基本田地以外、全部用土地换成了肥皂、香皂、食盐、四轮马车等等。

土地不够、就大肆购买土地换取朱氏商行的商品、以至于土地价格飞涨、以前五两银子可买到一亩土地、如今10两银子才能买到一亩。没办法,为了换取更多商品赚钱、拼命地买田地。

四轮马车已经在所有州府开设旗舰店、如今绝大部分土地都在皇庄管理部手中、6亿亩地秋季收入10亿石、秋季土豆、红薯收成超过3亿石、赋税收入近2亿石。粮仓爆满、国泰民安。

看着赋税部的税收报表、已经改成了阿拉伯数字、顺眼多了。

年底快到了、海军第一镇过几天就回来了、海军第二镇已经回到大明、驻军地点泉州。

临近年底了、太子朱慈烺升任海军第二镇担任副总镇、军务繁忙、没有回南京。

心疼的周皇后直抹眼泪。连续去了两封信。

净坛八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渣夫只救白月光,我改嫁糙汉团长
渣夫只救白月光,我改嫁糙汉团长
【重生虐渣+军婚+渣男火葬场+空间+第三人称】1980年,村里爆发了一场山洪。怀孕5个月的我,因逃跑不便被丈夫舍弃。丈夫迟毫不迟疑的牵起了白月光的手。连白月光的儿子都没有落下。我苦苦哀求丈夫不要抛下我。白月光却说“来不及了,快跑吧,孩子以后我给你生!”我看到他眼底闪过一抹不忍的同时,又滑过一抹欢喜!然后头也不回地牵着白月光跑开了。千钧一发之际,我被一双大手稳稳托起。男人把身上的军装脱下来给我披上
茉莉手串
你惹她干嘛?军官老公护短还宠
你惹她干嘛?军官老公护短还宠
关于你惹她干嘛?军官老公护短还宠:云衿穿书了,没金手指,没空间,即将一尸两命,地狱开局。书中女主虎视眈眈,等着接盘老公。云衿不干了。你重生,我穿书,看谁笑到最后。大院那个被人嫌弃的乡下媳妇又作妖了。衣服不洗,家务不做,还要自家男人买菜做饭哄睡。大院的女人们纷纷撇嘴,懒死她算了,贺廷川人帅腿长,早晚得和她离婚。大院的人盼啊盼,贺廷川被表彰了!云衿:我男人优秀!!!贺廷川升官了!云衿:我男人有前途!
月不圆了
重返93之完美人生
重返93之完美人生
九十年代,造富之时。 无数人旋起旋灭,无数人前赴后继。鲁西南这片大地上仍困守贫寒。 陆子坚忽然回到九三年,从一场相亲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人生。
火中取例
开局收9999个女帝为徒,你说我是渣渣
开局收9999个女帝为徒,你说我是渣渣
修炼界有一条铁律:万万不可招惹陆玄。 因为他的徒弟们都太逆天了! 大徒弟扶摇女帝:打造扶摇皇朝,成为南荒霸主! 二徒弟叶尘:丹武双绝,丹武大帝! 三徒弟陈长生:明明可以弹指灭杀大帝,却一直苟着不出世! 四徒弟禁区大帝:我的身上沾满了诡异和不详,师父帮我吸一口? 陆玄:我?我平平无奇,只是比徒弟们强亿点点。
炒方便面
关家儿女
关家儿女
本书为本人长篇历史小说《关家大院》的续集,讲述了从1939年到21世纪一百多年间,关家几代儿女们在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 如果您是《关家大院》的老书粉,请从第一章开始阅读,如果您从未看过《关家大院》,推荐您先读读这本书,然后再来看这本《关家儿女》,那样故事更具连贯性。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