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开局:穿越成朱无视与素心之子

第226章 文隆武昌(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26章 文隆武昌

“他们应该是比那些靠后的王殿破开封印时间晚一些,实力还没有完全恢复。”

三绝老人恍然大悟道:“应该是这个原因了。”

毕竟只有这个才能解释通。

因为在这里与他们常年交战的六位王殿,只有是十七十八王殿乃是人仙境界,其余四位王殿都是人仙之上。

要不然也不能一直和他们僵持这么久,毕竟云州武林朝廷后面可是有人支持,他们可不是光杆司令。

“好了,你先退下吧。”

“是,陛下!”

随即武昌皇帝直接撕裂空间离开大殿。

没想到平日里来一向不显山不显水的武昌皇帝修为这么高。

毕竟他平时的表现都是十分温和有礼,一副谦谦君子样子。

云州武林朝廷后山。

这里乃是一处竹林,远离了都城的喧嚣,多了一丝宁静。

武昌皇帝直奔竹林深处,竹林深处有着一座简易的木屋。

武昌皇帝还未走到门前。

“吱”一声。

门从里面朝外打开。

只见一名身穿白色长袍,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个中年人居然与武昌皇帝长得一模一样。

身穿白色长袍的中年男子淡淡道:“你怎么有空来了?”

武昌皇帝惊讶道:“大哥你的病都好了?”

原来此人竟然是武昌皇帝的双胞胎哥哥,也就是上一任的皇帝,文隆皇帝。

但是对外宣传他早就死了,没想到一直隐居在这里。

白色长袍男子,也就是文隆皇帝开口道:“我遇到了一位奇人,他传授了我一套高深的武学,不仅治愈了我的疾病,而且还让我突破了原有的境界,让我破而后立。”

原来文隆皇帝虽然拥有非常高的武学天赋,但是从小就体弱多病,退下皇位的时候他的身体情况就已经非常不乐观了,隐居避世后,他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文隆皇帝命在旦夕之时,遇到了一位奇人。

那位奇人喜好游山玩水,有一日在文隆皇帝的住处附近敲鼓取乐,文隆皇帝沉醉其中,取出笛子与武无敌共谱一曲,那位奇人非常高兴,将文隆皇帝视为自己的知音,二者因此成为最好的朋友。

后来那位奇人知道文隆皇帝命不久矣,于是将自己的一种绝学传授给文隆皇帝,文隆皇帝武学天赋极高,很快就学会了,他借助这套武学改善了自己的体质,摆脱了病魔的纠缠,成为了皇族最强的隐世高手。

武昌皇帝问道:“大哥你突破到那个境界了?”

文隆皇帝淡淡道:“没错!”

“嘶!”

“大哥,这样以后我做事就不用畏手畏脚了,可以放开手脚了。”

文隆:“不,我突破到了现在的境界才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不说别人,就是那位前辈的实力就远远在我之上啊。”

“九州大陆的水太深了,隐藏的高手太多了。”

“我与那位前辈畅谈之时,他曾说过他遇到过几位实力极为高深之辈,也曾切磋过,但是败多胜少啊。”

“这………”

本来他以为他大哥突破到眼前的境界自己就可以做一些之前不能做的事了,看来还得猥琐发育。

“不说别人,那五个老家伙的实力就不在我之下,他们要是联手我都不敌。”

“平时没事的时候多多去拜访他们,他们能够护你周全。”

三合一个疗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
今或古
我为觉醒者,勇闯末世
我为觉醒者,勇闯末世
关于我为觉醒者,勇闯末世:世界涅盘,全球异化。他从懦弱胆小中崛起,在末世中绽放。在这个群魔乱舞的大世,新的秩序建立者是人类还是变异体。直到巅峰才发现,一切的轨迹似乎都被黑暗中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他只能寻着点点轨迹,在黑暗中潜伏,寻觅那一线生机。
不勤奋的蜗牛
无上神帝
无上神帝
万千大世界,强者如林。一代仙王牧云,重生到一个备受欺凌的私生子身上,誓要搅动风云,重回巅峰。苍茫天域,谁与争锋?诸天万界,我主沉浮!这一世,牧云注定要掌御万界,斗破苍穹!
蜗牛狂奔
快穿白月光穿进be剧本
快穿白月光穿进be剧本
青黛第五十次相亲失败后,被告知是因为她散落在各个小世界的灵魂碎片背了情债: 她们或是霸总白月光、或是校草的隐婚对象、摄政王朱砂痣、女尊夫郎的暗恋对象… 作为白月光,她撩完就跑。男主们爱她,为她痴,为她狂。 他们奉上滚烫真心,却被原世界的青黛轻易摔碎。 系统:我们的口号是挽回被白月光伤透的深情男人! 万人迷钓系女主青黛:单身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碎片一:受情伤的嘴硬冰山总裁X白月光病弱律
佛系叽歪
通玄塔
通玄塔
小村少年拾破塔,祸起灵药逃天涯。 命运多舛逢绝处,守护苍生责任加。 若非得道多有助,天赋再好是空话。 修仙漫漫有通玄,终登上界留佳话。 传统玄幻,非爽文,简介无力,请看正文。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