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7章 漂亮的“一箭三雕”
彼时,李渊深知,要想起兵,亟须解决三大难题:
其一,实力明显不足。李渊的军事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公开与大隋抗衡的程度,钱粮、人马都不足。没有足够的兵力,李渊就需伺机而动,首先要扩充兵马,招幕贤臣猛将,组建一支更为强大的军队。而杨广猜忌之心益盛,对李渊防备有加,如何在不引起杨广疑心的情况下,以正当理由招兵买马,成为李渊的当务之急。
其二,杨广安插在自己眼皮底下的两位副手王威和高君雅,这两位是杨广的心腹,内心是忠于杨广、忠于大隋的。有两位副手的监视和牵制,让李渊如鲠在喉,使他不敢轻举妄动。
其三,突厥始终关注中原战事,中原越乱对突厥越有利,终究是不稳定因素,就像安放在李渊身边的定时炸弹,谁也说不准何时就响。因此,必须稳住突厥,防止挥师南下直取长安过程中,太原落入突厥之手。如果太原失守,则很可能进退失据。彻底铲除突厥,凭目前这点兵力做不到,采取“和”的政策,巴结突厥,李渊又不情愿。
这三大难题李渊是怎么逐一解决的呢?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如果说,李渊因手下无兵、防御突厥在发愁,不如说,还有比缺兵少马更愁的事,那就是李渊身边的两位副手王威和高君雅。
李渊深知,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发,只有先拔掉身边这两颗钉子,其它两个问题都将不是问题。这是李渊的性格,也是李渊的人生观。这样的性格和人生观对李渊起兵建唐,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么能顺利拔掉这两颗钉子又不引起杨广的怀疑,成为李渊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就在李渊踌躇之时,刘武周打了一记及时又给力的助攻,使李渊找到了扩充实力的绝佳借口。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马邑校尉刘武周起兵造反,杀害了自己的主子王仁恭,据其郡而自称太守。彼时,刘武周清楚的是,凭自己这点兵马,很难守住城池,更难成就大业,必须找个靠山。
靠哪座大山呢?刘武周想了一圈,周边全是李渊的地盘,只有投靠突厥。于是,带上马邑的许多钱财、粮帛去拜码头。
说来也巧,北方的突厥首领始毕可汗正想控制几个义军,以便南图中原,刘武周就送上门来了,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求之不得。
始毕可汗欣然接受,立即与刘武周称兄道弟:“放手干吧,兄弟,大哥我给你做后盾。”
刘武周顿感始毕可汗这“大哥”比亲哥还亲。
消息很快传至太原。按理说,李渊又多了一个对手,压力又大了一分,但李渊笑了。
“真乃天助我也!”李渊不但笑了,笑的还很灿烂。
得到刘武周造反的消息后,李渊立即召集手下开了个军事会议。
议题:在自己的地盘上如何对待刘武周造反。
参加人:王威、高君雅、李世民、裴寂、刘文静、温大雅等。
“诸位,想必大家已经知道刘武周在马邑造反之事了。近来,天下匪盗遍地,但没有一个敢称王称霸的,可是他刘武周呢?刘武周是什么人,就一竖子,打了点城池也敢自称太守?” 李渊假装很生气,开始飙戏了。
“诸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虽然刘周武能力不足,但若下一步打下汾阳宫,我们作为大隋的臣子、太原郡的领导,是要负责任的,按律当灭九族啊!可是,可是我们现在手上没兵啊!唉呀,愁人啊,大家说说该怎么办?”李渊之所以这么说,目的只有一个,恐吓王威和高君雅,试探一下两人的态度。
果然,高君雅听到有可能被灭九族时当即吓哆嗦了:“李大人,那咱们赶紧招兵吧,形势紧迫啊!”
李渊用轻蔑的眼神瞥了一眼王威和高君雅,心里大喜,暗道:“我等的就是你这一句话。”
李渊:“我们先看看楼烦能不能被攻破了,到时候再作计议。目前,我们只能以不变应万变,先安抚好军心民心吧。散会。”
其实,李渊招兵买马的心情比王威、高君雅急切得多。然而,还得按奈住此刻那兴奋的心情,真不愧是能隐忍的主。因为,仅一次试探,李渊深感不够,就像接受皇帝禅让一样,必须经过三辞三让之后才能“勉强”接受。
王威、高君雅无奈,颤颤巍巍的走了。
不出李渊所料,会议召开不过一个月,刘武周攻破了楼烦,占领了汾阳宫。汾阳宫和晋阳宫一样,都是杨广巡视用的行宫,宫里不但物资充足,而且还有众多美貌宫女。
刘武周靠上了突厥这座大山,又顺利拿下了楼烦、占据了汾阳宫,倍感春风得意:“不能忘了大哥啊!来人,给大哥送点东西,以示诚意。”除了金箔钱粮,刘武周还把汾阳宫大批宫女送给了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喜出望外:“不错,不错,不愧是兄弟,有福同享,有福同享。”然而,就是没说“有难同当”,因为的确没有“有难同当”。历史告诉我们,后来刘武周兵败北逃,终被突厥这位比大哥还亲的“大哥”干掉,就是这么讽刺。
事实上,在突厥人心里,能和你有福同享那是瞧得起你,至于有难同当嘛,只能“呵呵”了。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不仅仅是突厥人的人生观,也是历代大多数皇帝的人生观。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突厥人常年入侵中原劫掠,对中原文化多少有些了解,所以这点礼数还是懂的。于是,始毕可汗送给刘武周一批军马作为礼物,并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
刘武周乐了,所谓“定杨可汗”,意思是替代杨广,自己当天子啊!
结果明了,刘武周在马邑称帝,定国号“杨”。
王威和高君雅得知刘武周在自己管理的地盘上称帝,还把汾阳宫大批宫女献给突厥首领始毕可汗,深感惊恐,大为不安。
要知道,皇帝当初派他哥俩过来,除了监视李渊,还要守好领地。可如今,刘武周不但霸占了汾阳宫,还抢了宫女,这个责任可承担不起啊。哥俩无计可施,在家急得团团转。
可李渊依旧看起来稳如泰山,大有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势。李渊明白,名正言顺扩充实力的理由已非常充分,机会终于来了。不过,还得演道一番,给人一种“我是被迫招兵买马”的错觉。
于是,李渊再次召集众人召开军事会议。早已急不可耐的王威和高君雅抢先发言:“李大人,刘武周称帝了,还把皇帝的宫女送给了突厥,皇帝的女人都敢碰,着实可恶,这是在挑战圣上的权威啊。咱们现在必须采取措施了,赶紧招兵买马,干掉刘武周。”
李渊假装面露为难之色,继续试探:“唉呀,两位大人,你们的忠心天地可鉴,我李渊惭愧,有负陛下垂爱。咱们都是大隋臣子,对招兵之事非常清楚,这个得经过皇帝的授权啊!要不,二位大人商量一下,给陛下递个折子请示一下?”
没等王威和高君雅开口,李渊继续演:“为今之计,我们要做的,就是命令将士们提高警惕,全城严加看守,加强城池布防,开粮仓发放给士兵和百姓,安抚好军心民心。其它的,要拜托诸位了!”
王威和高君雅这下彻底急眼了,再不采取切实行动,小命难保了:“李大人,太原郡安危全系明公之身,您若如此推辞,这里所有的人谁能担此大任啊!”
“唉呀,你看看我,急糊涂了。眼下到处都是匪盗,江都离太原足有三千里远,路远且阻,刚才我还让两位大人写奏折,一来一往不知何时才能拿到陛下手谕,实在不是个好办法。我并不是贪生怕死、怯战推责之辈,可是我也无计可施啊,咱们这点人马对付刘武周和突厥实在是犹如飞蛾扑火啊!刚才,二位大人都极力,极力劝我招兵,且不说实非易事,没有陛下的批准,实在不敢有违军法啊!”李渊盯着王威、高君雅的表情,故意提高嗓音,把“极力”二字重复一下。看到二人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想笑,又不能笑。一笑岂不笑场了?正在演呢。
王威和高君雅:“李大人,此言差矣,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事事启奏,岂不贻误战机?明公您仁德布于四海,威望著于天下,如今城中粮草充足,只要您招兵公榜一出,全城百姓无不响应。只要我们一心为国扫除奸党,临机决断,先斩后奏,相信陛下不会怪罪。”
王威和高君雅虽然能力不及李渊,但能成为皇帝的亲信绝对不是愚不可及之辈。此刻他们清楚,只要有粮,不怕招不到兵。当年,杨玄感占黎阳,李密占瓦岗,无一不是开仓放粮,流民百姓纷纷响应,队伍很快壮大起来。
布衣走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