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垦

第122章 又见小拐子(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22章 又见小拐子

而收割机的一侧,金黄的油菜籽从出料口里直接喷出来。装在跟它并排走着的拖拉机里面。

所以,尽管这地看着一望无垠。但是收割机所到之处,立马就收割完毕。

所以,不管土地有多宽广。也禁不住拖拉机这么走!

一群孩子们个子拿着口袋,跟在收割机的后面。机械这东西,收割起来自然不可能有人工收割那么干净。

这群孩子们就是跟在后面拣收割机遗漏的菜籽秧。

他们把菜籽拔掉,然后干透的菜籽夹往口袋里一撮。那金黄的小米一般的菜籽便落在口袋里。

几万亩的菜籽田,相对于这帮孩子。就有些太大了。

一个秋天下来。每个人拣几口袋油菜籽很平常。

但是这东西颗粒太小了。所以需要的是时间的积累。

象刘新华妈妈这样逼着他一天拣半口袋油菜籽。这就是强人所难了。

刘新华拐着腿,一边和身边的小伙伴嬉闹。一边迅速的把看见的油菜籽弄进袋子里。两只手迅速而又准确。

而他身边放小伙伴可就没有那么专心了。一会去抓飞起的蚂蚱。一会看见一只兔子便开始追赶。

所以,来地里两个多小时了。他们的袋子里还只是薄薄的一层。

而刘兴华的袋子已经开始有了重量。他必须保持最快的速度,才能保证晚上能吃上饭。

他拿出口袋里装的一个干馒头啃了一口。

早上他就没吃饱,后妈早上没做饭。而昨晚剩的东西还不够老爸和她吃的。

好歹一边的盆子里还有几个准备用来喂猪的干馒头。后妈就拿起两个塞给他。

“你个光吃饭不干活的孬货,今天不捡够半口袋没你饭吃!中午别回来了!就吃这个吧!”

刘新华看看父亲,他的脑袋低垂进碗里。喝着粥,仿佛根本看不见刘新华的目光。

刘兴华叹口气,拿起袋子就走了。本来他还想那个水壶装点水。

奈何家里两个水壶老爸和后妈一人一个。哪有他的份?

他只能先在连里面喝饱。地里是没有水可以喝的。

五连不比基建连,有条小河。到处都可以喝到清澈甘甜的水。

因为地处山坡上。所以连里打了一口井。这井很深。没有安装辘轳。

而是井旁竖着一个架子,一根木杆支在架子上。

木杆一头拴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系着一个木桶。木桶垂进井里。木杆另一头吊着一块铁。这铁的重量和一桶水分量差不多。

这个装置充分利用了杠杆原理。让打水变成了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

刘新华拽着绳子打了半桶水上来。然后把脑袋扎进木桶。

“咕嘟咕嘟!”狂喝了一气。他的保证这一天的水分。因为这一天没有时间再回来喝水。

妈妈走得早,他身体还有残疾。本来父亲还对他不错。但是娶了那个后妈以后,就彻底变了一个人。

刘新华摇摇头,似乎要把往事都从记忆中甩掉。想那些没有用,目前要做的就是努力挣到晚饭。

因为他看见后妈早上拿出一块咸肉泡上了。晚上肯定有肉。

“小拐子!”

一个陌生又有些熟悉的声音在刘新华身后响起。

他扭头一看,非常高兴。原来真是叶雨泽。

叶雨泽的口音区别于兵团娃娃,带着一股唐城味。所以他一下子就分辨出来。

叶雨泽是和一个高个子男孩一起来的。看着就非常壮硕。

“这是我兄弟杨革勇。这是刘新华!”

叶雨泽为两个人做了介绍。

“你就是杨革勇啊?”

刘新华上下打量了杨革勇几眼。然后露出崇拜的目光。

虽然没有交集,但是连队相邻。杨革勇的光辉事迹他自然也听到过一些。

大强6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订婚当天,前任他要来抢我
订婚当天,前任他要来抢我
她,在悄无声息中,已经喜欢他长达五年之久。因为两家的联姻,她不得不搬去与他同居。暗恋被撞破的那一刻,她鼓起了全部的勇气,向他表白:我喜欢你,我能追你吗?”然而,他却冷漠地看着她,吐出一句:“我不稀罕你
佚名
我的1977,从看穿一切开始
我的1977,从看穿一切开始
【年代+公社+打猎+致富+报仇+弥补遗憾……】本书又名《致敬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那时我们正少年》悲催了一辈子的李卫民重生了。重生在1977年,和未婚妻即将生米煮成熟饭的关键时刻。正值18岁的人生十字路
推拿医生
未婚妻要退婚,我反手娶她老祖
未婚妻要退婚,我反手娶她老祖
萧云穿越到玄幻世界,开局就遭遇了被未婚妻退婚的经典名场面,但他并没有喊出那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而是邪魅一笑。“想退婚可以,但必须让你家那风韵犹存的老祖宗嫁给我!”此话一出,未婚妻
百炼成神
凌云天途
凌云天途
奇谋算尽官场事,正气浩然天地魂。红颜知己身边伴,悲欢离合生死梦。且看一代官场奇才陆羽,一个县长秘书的跌宕起伏官场人生!
风和暖阳
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穿越大乾,赵煜成为了大将军府的世子,本以为可以纸醉金迷,三妻四妾,却不想被扣上谋反的罪名,面临斩首!正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可到了赵煜这里却是,君叫臣死,臣就反了……手握三十万赵家军,又岂能久居人
清风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