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362章 大开眼界
梅志超觉得围观的外地人,和骂骂咧咧的沪城人都是可以理解的,说来说去还是因为闭关锁国的时间太长,而且这种情景,之后在其他城市也一直不停地上演着,一直要延续到90年代以后,等到全国各地都有了外国人的出现,这种情形才有所好转。
“哇,马路上还有人走的桥?快,上去看看!”
梅志超和曹玲走到一个路口时,看到那里有座过街天桥,许多外地人像是发现了稀罕物,从他们身边冲了过去,纷纷登上过街天桥。
海城不仅仅是国内第一大城市,甚至是东方第一大城市,这里一个小时从马路上通过的人流和车流量,恐怕比其他小城市一天的流量还要大。
甚至包括像海城这样还算不错的长江港口和旅游城市,大马路上半天都看不到一辆车,更别说其他的小城市了,所以几乎没有人见过过街天桥。
因为别的城市根本不需要!
其实不仅仅如此,像全国乃至远东最高的楼也在沪城,那就是国际饭店,所有来沪城的人,都会在这栋楼前留影,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打卡点。
再有就是已经印到各种笔记本上的,那些租界的建筑物,几乎成了沪城的标志。
梅志超还好。
他在后世见过太多的高楼大厦,也见过城市的拥堵。
可生活在80年代的人就不一样了。
他们只有来到沪城之后,才发现一座城市居然可以这么大,一座楼房居然可以这么高,整个城市的人口居然真的有这么多。
马路中间的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公交车、面包车、吉普车和小轿车居然川流不息。
最恐怖的就是浩浩荡荡的骑自行车的大军,只要有路口出现红灯,那个方向骑自行车的人,可以停出去好几百米,这是其他小城市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而这一切在梅志超看来,也就是后世三线城市的状态。
毕竟沪城整个城市的面貌还显得有些陈旧,绝大部分的楼层也就是三四层楼而已。
他想:也许80年代的人做梦都不会想到,在后世,几乎所有城市的路上,私家轿车都远远超过了自行车的数量。
而沪城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一日千里,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刚刚在船上,叶大成他们几个,看到梅志超和曹玲看着东岸的时候,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是棚户区,都是乡下人和外地人居住的地方。
他们却不知道,在后世,那片棚户区将成为沪城、全国乃至全世界最耀眼的科技和经济明珠!
曹玲却不一样。
她也是第一次来沪城,也被这座城市的繁华深深的吸引住了,只是没有选择像绝大数外地人那样大惊小怪,但是心里还是特别震撼。
“哎,志超,”曹玲问道:“你知道沪城最有名的饭店是哪家吗?”
梅志超摇了摇头。
“国际饭店呀!24层楼不说,听说里面的鸡蛋汤和卫生间里的卫生纸都是免费供应的!”
我勒个去!
鸡蛋汤和卫生纸放一块说,得有多恶心呀?
不过话说回来,在物资供应极其贫乏的年代,免费喝鸡蛋汤,卫生间还备好免费的卫生纸,这不能不说是个奇闻。
正因为如此,在70、80年代的人,不管到没到过沪城,都听说过这件事,主要是沪城的知青常常以此为炫耀的资本,在全国各地刷自己的存在感。
梅志超问道:“如果今天晚上不走,那我们就住国际饭店怎么样?”
曹玲摇头道:“那里好像只接待外宾吧?”
“怎么可能?”梅志超笑道:“24层楼的宾馆,得有多少房间,哪有那么多外国人,天天住在里面?”
已知天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