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为双胞胎女儿创建天堂小镇

第11章 心中甜蜜(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1章 心中甜蜜

“啊……”

圆圆这次没有再向何淑颖“请示”。

“咕咚”一声吞咽了一大口口水,很听话的张开了小嘴儿。

牙齿咬住薯条,开始咀嚼的一瞬间,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立刻弯成了小月牙!

而此时,另一根薯条已经进入了可可的小嘴巴。

尝到滋味儿后,小丫头脸上的表情和姐姐如出一辙。

只是多了两声舒服的呻吟声!

接下来是第二根,第三根……

此时的两个小团子已经放开了妈妈的手臂。

一左一右,把小手搭在了李向东的脖子上!

两张小嘴儿更是像幼鸟待哺一般,有食物的时候快速咀嚼吞咽,没有食物的时候立刻大大张开,看着爸爸“投食”。

时间仿佛静止了!

院子中除了两个小宝宝的咀嚼声、吞咽声,再也没有任何声音。

而当事人李向东,已经完全融化在了温馨之中!

那种感觉,没有做过父亲的男人,绝对无法感受!

可惜,四个鸡蛋大小的红薯实在是太少了。

虽然李向东有意的在减缓速度,想要多享受一刻。

奈何,还是在几分钟之内被两个小团子吞了个精光!

看到最后一根薯条被爸爸一分为二,放入了自己和妹妹的口中。

圆圆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

微微有些紧张,有些羞涩的抬头看了一眼何淑颖。

李向东哈哈大笑,伸手揉了揉圆圆的小脑袋。

“圆圆乖,下午爸爸会多挖回来一些红薯,到时候让妈妈和你们都吃个够好不好?”

何淑颖也是心中甜蜜,轻轻推了一下两个小团子的后背。

“还不快谢谢爸爸?”

圆圆:“谢谢粑粑,粑粑真厉害,圆圆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红薯!”

可可:“粑粑说话要算数哦,可可下午还要吃!嗯……下午可可要麻麻和粑粑一起吃!”

李向东又揉了揉可可的小脑袋,翘着嘴角给她伸了个大拇指。

“汪汪……”

看到大黄这个时候出来刷存在感,李向东又是一阵大笑。

刚才大黄一直在舔嘴角,摇尾巴,他自然看得清清楚楚!

“伙计,你也看到了,我和淑颖也没吃,这次太少了,下午一定让你尝尝滋味。”

大黄被戳中了心事,立刻翻了个白眼。

狗爷就是看看,狗爷说要吃了吗?

这一次,院子中的四个人全都明白了大黄的傲娇。

一瞬间,咯咯咯的娇笑声不断!

给两个小宝宝垫完肚子,李向东心中的内疚轻了许多。

轻快的走回厨房,向灶膛内加了些柴火,立刻找到最大的一个铁盆。

水已经烧开,该是给山鸡拔毛的时候了。

这可是技术活!

开水浇的太多,会把山鸡的皮肤拔掉。

如果浇的少了,又不可能顺利拔毛。

好在李向东前世练过这项“绝技”,现在摆弄起来驾轻就熟!

一个小山鸡光溜溜的酮【体,只是几分钟的时间,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下一步是为兔子剥皮开膛。

这个活有些血腥,李向东不准备在两个乖女儿面前施展。

这倒不是怕吓到她们,而是有其他的考虑。

两个小宝宝软软糯糯的小模样,李向东最喜欢!

女孩子小时候就应该是这样。

她们本来就是北方人,又出生在大山中,长大了肯定不会太软。

过早的让她们见到血腥,也许会给她们带来不好的引导!

李向东可不想,自己在几年后带着两个疯丫头满山跑!

况且,自己会一辈子保护她们,做她们永远的“保护神”。

这种血腥的一面,他永远都不希望女儿们接触到。

甚至也包括何淑颖在内!

看着李向东拎着兔子走向了院外,两个小宝宝都有些奇怪。

“麻麻,粑粑怎么走了?他不愿意给圆圆做肉肉吃了吗?”

何淑颖摇了摇头。

“不是的,你们的爸爸应该是不会杀兔子,去找人帮忙了。”

风吹铁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一觉醒来,他惊觉自己竟成了大周神国的六皇子!刚想感慨一番,女帝的一纸逆天圣旨就砸了下来,宣布即刻送他去和突厥和亲!正当他风中凌乱时,神级选择系统悄然激活。他咬咬牙,决定接旨谢恩,没想到系统竟奖励了他神
佚名
巅峰博弈
巅峰博弈
做官需要责任心,更需要良心,从考上公务员那天起,宋思铭便决心做一个不畏强权,两袖清风的好官。从偏远乡镇的扶贫干事,到市委办公室的领导秘书,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终于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宦海坦途!
争渡
不败战神
不败战神
(又名:不败神婿)五年前,为了能让自己配得上她,他不辞而别。五年后,他携一身惊天本领,荣耀而归,只是归来之时,竟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女儿。
笑傲余生
天域至尊
天域至尊
一代丹帝重返十五岁,这一世,不仅要弥补前世所有遗憾,更要成就当世至尊!
新月弯弓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侍奉病重婆母,供养一家老小,还出资供夫赶考。两年辛苦操持,夫君成衣锦还乡的探花郎,还带着怀孕的新夫人。夫君要将我我贬妻为妾,我挥毫,一纸行云流水、气势磅礴的放夫书。休夫!我甩出账册,一千三百两花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