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二章 唐伯虎(二)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富贵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征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
“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寅过得清闲而超脱。
《自书词》卷,明,唐寅书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
期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身体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
死后葬在桃花坞北。
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
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征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
后世有关唐寅的事
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
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
将唐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
后来,江南著名的出版藏书家,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诗文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
毛晋后来还独立承担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据《苏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
明 唐寅《杏花茅屋图》
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
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寅四时之祭匮乏。
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
于是,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
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
注:资料来源于“百度”。
喜欢九木香的青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