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巡天

第九十四章 仙人开眼(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九十四章 仙人开眼

姜望见识过好几次道文,不同于他自小学习的庄国文字,后来接触的齐国文字。道文这种文字,传承古老,有大道之秘,无论识字与否,见者即知意。

相传大能使用道文时,更是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寥寥数笔,即有无穷之意。宇宙生灭,世间百态,都在其间。

今时普通人都能使用的各国文字,则是一种常态化的演变,便于普通人交流、传承。也可以说,是一种“道”的发散、阐述。

道文的门槛在于使用者,而非阅读者。

使用道文的大能,用一个字能够表达的道理,普通修士或许要编纂一部典籍才行。

但普通修士也能够用编纂典籍的方式,阐发自己的道,岂不正是修行世界不断发展的明证吗?

看起来魔文与道文似乎同出一源,至少是在相同的层次,有着相近的效果。

先时的《七恨魔功》,开篇之魔文,亦是见即知意,且伴生魔音。大约也是一音一字,一字一意。

此时魔气所聚的这个魔文,只一字,却有无穷的韵味在延伸。

这是更高层次的魔文表达。

显然,先前大概只是魔功自发的引诱,现在却是某个存在按捺不住,跨界施加了影响!

此等意蕴无穷的魔字,绝非等闲魔头所能使用。

它是强大的,更是磅礴的。

从力量的层次而言,是一种堪称浩瀚的存在。

它为姜望所见,便印于姜望之心。

坚固地、不容反抗地印下。

这一刻,他满心都被此字所占据。

仿佛是天地至理,无可更改。

更像是这片天地都在谴责他——

何故“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个是谴责姜望执着于人族身份,受尽委屈也不肯入魔,有眼不识大道,愚蠢不知取舍,分不清利弊关系…是为执迷不悟。

一个是要让姜望,从此执魔迷而不悟!

在叱责姜望,慑住姜望心神之后,此字转向第二种意味演变。

它只是一个文字、一个符号。

但它出现之后,就似乎掌控了此方天地,控制了所有的规则。

此时一切思考的结果、一切智慧的演变,都应该向“魔”靠拢。

因为在此时此刻,这就是真理!

“何不入魔?”

此声同时响在耳边和心间,同时作用于身体和神魂。

魔音灌耳,魔音满心!

扭曲的魔气,甚至在通天海、在五府海中漫延。

魔气入侵。

轰隆隆!

五府海的穹顶,四座内府齐齐显化。

一轮赤红大日,一轮黑白弯月,一颗霜白星辰,一个青衫飘飘、没有面目、手持长锋的仙人!

此等煊赫之景,世间罕见。

神通拒魔!

在那五府海的半空,但见层云散开,云顶仙宫轰然移动。灵空殿鲸吞着恐怖的元力,云霄阁统御整个建筑群,表达同样的抗拒。

仙名不可污!

五府海上,巨大的天地孤岛岿然不动。

那伏于天地孤岛上的道脉腾龙,慨然发出龙吟。

天地孤岛镇压风波,通天宫抵制外敌!

此时此刻,岩浆湖底的上古魔窟中,姜望盘膝独坐在那磨盘般的大石上。直面那怪诞扭曲的魔文。

他的剑,紧紧握在手中,他的躯干位置,四个光源如此耀眼。

三昧真火、歧途、不周风、剑仙人!

四道神通之光连成一体,在呼唤着——

第五道光!

这一路走来…

曾立于荣耀之巅,乃是黄河魁首,在璀璨群星中,独耀一时。在齐国又受无极恩赏,得高官侯爵。

天下知名!

世人论及其人,莫不称以天下第一内府。齐人道及姜青羊,皆谓信义之人。

情何以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
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
楚春熙重生即遭遇景大将军府外祖家被抄家流放,侯府渣爹就是罪魁祸首之一,前世也将她和母亲弟弟磋磨至死,更是贪墨了娘亲的大笔嫁妆。看我8岁女娃,如何掏空侯府,疯虐渣爹侯府,跟着外祖一家流放,携外祖一家风光
狷介
钓系美人野又撩,京圈大佬上头了
钓系美人野又撩,京圈大佬上头了
都说殷家太子爷心黑手狠,城府极深,是绝不能招惹的北城权贵。可偏偏姜圆上赶着去勾他。她天生媚骨,心里却住着复仇的野兽。他嘴上骂她不干不净,却为她掀了整个北城的天,帮她把仇人送进地狱。她抽身跑路,反被他一
滕谷
五仙门
五仙门
遥远的青山,偏僻的村落,平凡少年,只为生存,凡人生活却化作修仙之路,有谁是真,有谁是假?有谁能最后明月长伴!仙侠世界,从此开始。
看得两叁言
大嫂,别这样!
大嫂,别这样!
关于大嫂,别这样!:(黑道+杀伐果断+会脸红发热+多女主)农村小伙左手抱尽世间大嫂,右手搂遍天下女老板,我叫张龙,请搬个小板凳,来听听我的江湖!我的江湖,就是打打杀杀,也是人情世故……简介无力内容绝对
辉龙
炮灰女配觉醒后:我要宫斗!
炮灰女配觉醒后:我要宫斗!
一纸诏书,她被赐婚为摄政王妃。前世记忆涌现,她发现自己身处的小说世界。书中,男主王爷与女主太后情深缘浅,而她不过是平衡势力的棋子。七载婚姻,她痴心错付,终遭算计。重生归来,她要改写命运。既然王爷心系太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