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巡天

第四百一十二章 鹰化为鸠(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四百一十二章 鹰化为鸠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典曰:“文山之鹰化为鸠,忘而鹰鸣,群鸟逐之。”

意思是说,有一只鹰化做了鸠,但忘了自己的身份,仍然发出鹰鸣,因而被群鸟驱逐。

失去了鹰的倚仗,却作鹰鸣,此不智之行。

这一式作为惊蛰剑的第三候,有春衰之意。

化鹰为鸠,使其不得鸣!

遥遥点落此式,邓旗手中的那柄庚金之剑,竟然开始不稳,骨架渐溃,剑气流散!

但邓旗只是顺势往前一刺,整柄庚金之剑索性流散成千道万道。难以计数的庚金剑气如蜂群狂飙,向殷文华杀去。

鹰虽化为鸠,鸠如何不能杀人!

不以鹰杀,便以鸠杀。

那密密麻麻的庚金剑气排空而来,像金针,如刺锥,似横空箭雨。

铺满视野,杀气盈天。

殷文华竖剑于身前,左手并指,贴于剑身,自下而上抹过

一株桐树在他身前高高立起,漫天白桐花开放。落为花雨,飘飘洒洒。

剑气所开白桐花,朵朵撞上乌金线。

殷文华这一剑,名为清明。

乃二十四节气剑典中的春日第五剑。

清明初候,曰“桐始华”。

这漫天的白桐花,正是以清明剑气,对抗庚金剑气。

剑气相争,丝缕锯磨。

尖利的剑气啸动之声,此起彼伏。

而殷文华大步前踏,在满天飞舞的白桐花后,迎着乌金色的剑气之雨,一震手中长剑,递出清明剑的第二式变化。

二候,田鼠化为鴽!(乳。)

看他大步而来,长袖飘飘。龙门书院传承已久的古剑烛明,似是一支画笔,在他手中描述着春日之盛。

风元化形为憨态可掬的淡青色田鼠,四处乱窜,一个个忽然埋头,钻进地里去。

而烛明剑上耀起剑光,脱剑而出,化为只只夭矫飞鸟,游弋滑飞,各自翱翔。

此景美如画卷。

看台上的许象乾不由得赞道:“以他的年纪,竟然能把惊蛰、清明两剑,运用到如此地步,真是令人惊叹的剑术天赋!”

“不止呢!”子舒随口道:“龙门书院年轻一辈弟子中,通修二十四节气剑典的只有三人,殷文华师兄就是其中一个。”

许象乾皱眉:“你是说,通修二十四节气剑典?”

李龙川很清楚。许高额虽然不甚正经,但眼光却是没得说。他既然对此表示疑惑,说明年纪轻轻就通修二十四节气剑典这种事,是非常困难的。

事实上何止“困难”二字?

二十四节气剑典包罗万象,号称“典世之剑”。

意即此剑可称万世经典,亦是历代练剑者都应该参考的典范。

是龙门书院的镇院剑典。

人们说起来,都说这部剑典的创造者是龙门山主姚甫。不过姚甫却多次强调说,这部剑典非他一人之功,只推为龙门书院历代强者的共同心血。

纵览整个二十四节气剑,的确并非姚甫一人所创,但也真切是这位大儒总结龙门书院历代优秀剑术,独自整理、编纂、融合、补完、升华,如此汇编而成的一部绝世剑典。

有将近一半的剑术,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所总结。另外一半,却真真切切是他所独创。最后能够将其融为一炉,成就二十四节气剑典,不知耗去了多少心血苦功。

非姚甫也不能为。

凭借这部剑典,姚甫对龙门书院的贡献,就足以挤进历代山主前五之列。

由此反推,这部剑典的强大,也就不言自喻。

二十四节气剑,每一剑都是一门精彩的剑术。龙门书院真传弟子,大多精修其中几剑,琢磨一生。

情何以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吞噬星空:重生雷龙皇,多子多福
吞噬星空:重生雷龙皇,多子多福
简介:雷动重生成为吞噬星空雷龙皇。眼看就要被金角巨兽奴役,并被罗峰绞杀。怎么办?正在这个时候雷动得到吞噬星空:重生雷龙皇,多子多福推荐地址:2w0-182732
暗魔邪神虎
开局即大帝,就你让我赴三年之约?
开局即大帝,就你让我赴三年之约?
【开局大帝】+【不压主角】+【无敌流】林宁穿越至玄幻世界,成为一名修士。陨落的天才、退婚、世人嘲讽、三年之约?叮!检测到宿主距离三年之约还剩一个月,您的修为暂无,系统开启。开局即大帝,获无限传承!三年
阳光果粒橙
夜钓遇黄皮子讨封,说她像兽耳娘
夜钓遇黄皮子讨封,说她像兽耳娘
钓鱼爱好者王昆穿越平行世界,选择成为一名钓鱼主播。谁曾想,这个世界灵异复苏,夜钓路上竟遇黄皮子讨封。黄皮子:老乡,你看我像人还是像神?为了自身性福,王昆却说:我看你像对我言听计从,法力无边,前凸后翘的
唐小糖果
龙凤行
龙凤行
武林第一世家沈家堡堡主沈翊楠,一夜间离奇失踪,留下一双刚满月的儿女,沈夫人狠心遣散沈家堡一干门众,带着一双儿女归隐山林从此再无沈家堡。二十年后,江湖出现了一对兄妹——沈见白,沈墨沁,一举一动惹得各方势
半沧半叟
被全家合谋杀害后,我重生了
被全家合谋杀害后,我重生了
我为了父母弟弟,年近四十没有嫁人,做牛做马了大半辈子。弟弟娶不上媳妇,父母逼我把房子过户给他。这是我第一次反抗,可弟弟突然捅了我二十多刀,刀刀致命。母亲趁机关上逃生的大门,打开电视把声音调到最大。父亲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