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巡天

第一百八十七章 已至(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一百八十七章 已至

重玄胜和姜望领军疯狂地往前突进。

这一幕不仅被纪承注意到,秋杀军方面亦然受此激励,兵锋一下子坚决起来。

鏖战许久,这场大战仿佛突然加快进程,一下就到了决战的时候。

阳国二十一万大军中,难道就没有能与重玄胜、姜望匹敌的强者吗?

自然不会。

但秋杀军除重玄褚良亲部外,已经全军压上。实力远不如对手的阳军,更不可能留有余力。

阳军这边,高手只会更拮据!

事实上为了填补各处防线的漏洞,纪承根本就没有留什么兵力拱卫中军。

他的战略目的就是不顾一切的拖延,拖延下去。

让战局拖延到重玄褚良不得不亲自下场的时候,为国君阳建德创造破军杀将的机会。

因为堂堂齐之九卒,战胜区区阳国之军队,那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

小胜正常,大胜小夸,若是惨胜,都几可算败了。

败了自不必说。

甚或只是战平…

如逢政敌攻讦,重玄褚良一世名将,说不得名声就要毁于一旦。

所以重玄褚良面对的压力也绝不会小。

然而其人稳如山岳,就便冷眼看着秋杀军与阳军鏖战,眼看着战局如此缠绵。

阳建德能够坐视阳军巨量死伤,只等一个机会。他重玄褚良也不在乎被天下耻笑,以石击卵,却只搏一个惨胜!

彼此都给了对方最大限度的重视。

变局出现在重玄胜所部。

这胖子发起狠来,直接独军冲阵,毫无疑问搅动了战场。

一男一女,各骑一马而来。

他们身后并无军队,阳军已经分不出多余的士兵了。

然而他们,是在冲锋。

在与重玄胜、姜望他们对冲。

两骑对千军。

没有呼喊,没有悲鸣。

沉默对冲。

一冲而过。

那名天雄巾帼,那名请求先死的阳国好男儿。

连一朵浪花都没掀起,便被姜望与十四分别杀死。

往前,往前。

五千人的军阵杀到此处,减员已十分严重,止余三千人左右,死伤近半!

对于精锐的秋杀军来说,这战损已经十分可怕。此等损伤,若无大功,便是大过!

然而秋杀军的精锐也正体现在此,死伤近半,却无一卒退缩,无一卒是背向而死。

所有死者,全部都是正面而死,全都死在冲锋的路上。

而阳军也似发了疯般,不断有人过来拦截,只是越来越不成建制,越来越零散。

到了最后,终于有一支超过两千人的军阵迎面撞来。

一看就是刚刚从锋线上撤下,几乎人人带伤,人人杀气满溢。

冲杀到此时,如姜望这等实力,也有些疲乏之感,更不必说所部普通士卒了。

然而骤迎此敌部,重玄胜不忧反喜。

这支部队的出现,反倒说明局势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只要击破此军,局势便已明朗!

“斩将夺旗,在此一搏了!”

他高喝着,直接发动了军阵。

整支军队兵煞凝聚。

霎时间狂风骤起,上至将领下至士卒,全部被肃杀秋风所裹,猛然腾空而起!

但见狂风之中,兵煞演化,枯木摧折,落叶飘零。

那如天地所演之杀机,摄人心魄。

正是,无边落木…萧萧下!

战场上兵家军阵凝煞化形是最强手段之一,就如石敬当初阴阳游杀阵所化巨大阴阳鱼,一次撞击便险些杀死四海商盟的钱执事。

但在真正的战场厮杀之时,此等手段一般都是作为胜负手。

因为它需要全军协力,每个人都要全力以赴,严格以兵阵调动,极其耗费军力。在长时间的鏖战之中,除非能够一举击溃对手,否则过早耗用军力,很可能导致最后任人宰割的结果。

情何以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官道巅峰:一篇内参动京华
官道巅峰:一篇内参动京华
刚直不阿,但却多谋善断。嫉恶如仇,但谙斗争谋略。李初年是包公式的干部。愈挫愈勇,绝不妥协!他誓要在这条道路上闯出一番天地!
猎奇霸王兔
重生八零:我遇上了乡下糙汉
重生八零:我遇上了乡下糙汉
【年代+个体户+娇妻+糙汉+宠妻】夏心草二十岁的身体里,住着四十岁的灵魂。前世她不知好歹,错把软软饭硬吃的渣男当成宝,冷落个体户老公赵寒凌,骂他是个投机倒把的!还把家里的钱财都给了外头的男人,落得个人
山灵
晨间山风欲与亲
晨间山风欲与亲
寒窗十八载,大学毕业。前路迷茫,归途……难。工作疲累,家庭施压。深夜里泪湿的枕头,疼痛难忍的关节,让人无法入睡。终于,2024年的某一天。她,就此解脱。
言栖早早
相亲走错桌:御姐总裁年入百亿
相亲走错桌:御姐总裁年入百亿
消失七年的楚言,一回家就被家里逼着相亲。楚言不小心相亲走错桌,坐到了一位高冷美女对面。“自我介绍一下,楚言,高中毕业,没工作,会玩智能手机,下雨知道往家跑,未来可期。”对面美女看着他沉默了一会儿:“颜
长安归故里丶
农门肥妻:王爷喊你来种田
农门肥妻:王爷喊你来种田
蒋婉儿一朝穿越,差点就变成被浸猪笼的真正肥猪!好不容易暂且脱身,她惊觉自己喜提冷漠夫君,还多了两个年幼的小豆丁?回到家,她发现自己不仅肥,还名声不检,家徒四壁,儿女枯瘦,夫君怨怼!究竟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南北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