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小寡妇的诰命之路

第30章 :青石私塾!(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30章 :青石私塾!

苏文熙兄弟从今天开始正式留在学堂学习。

一会儿后。

李书兰带着女儿离开私塾。

“娘~”

苏巧蓉轻声而问:“大哥和二哥不能陪我们逛集市了,要到傍晚才能回家对不对?”

“是啊,我们村离镇上太远了,你两位哥们赶不回去吃午饭。”

发现小家伙有点闷闷不乐,李书兰伸手撸了撸她小脑袋,“放心,他们半个月放假休息两天,一个月能放假四天,可以在家里陪你玩。”

“我,我才没要哥哥陪呢。”

苏巧蓉羞得小脸通红,口是心非的声音也越说越小。

“我家蓉儿最乖了,当然没有嘛。”

避免小姑娘难为情,李书兰提出另外一个话题,“我们先去绣庄好不好?”

“好呀,娘,我们快点去。”

想到母亲绣出来漂亮的四君子图,苏巧蓉有些不舍得,“娘,真要买掉它们吗?”

“蓉儿很喜欢?”

李书兰知道她说什么,“蓉儿要是喜欢,我教你怎么把它们绣出来,好不好?”

“娘,我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们蓉儿是最棒的,当然可以绣出来!”

母女两人手牵着手,边走边说着话。

突然前面铺子传来吵闹声。

李书兰望过去……

发现有不少吃瓜群众正在围观看热闹。

“娘,前面发生什么事了?”

苏巧蓉垫起脚伸长脖子瞅着前方,“是不是有人打架了?”

“还不知道。”

李书兰隐约听到熟悉的声音。

当视线扫过铺子招牌,看到苏氏家具四个字,她不禁蹙起秀眉。

拉着女儿挤进人群。

一眼见到店里的苏大志父子等人。

“大志叔~”

熟悉的声音和身影出现。

不仅惊动苏大志,还有铺子里的所有人。

“兰大嫂!”

“兰嫂嫂,小蓉儿,你们怎么来了?”

苏木藤和苏木峰两兄弟第一时间呼叫起来。

苏大志跟着询问了一句,“正磊媳妇,你怎么来了!”

“我和蓉儿来送文熙兄弟去私塾。”

李书兰轻声给他们解释。

她目光落在眼前这位女子身上。

年纪大约十七八岁,她眉目如画,没有普通女子的温婉气质。

双眼清亮,与其用漂亮来形容她五官,不如说是帅气。

眼前的这位女子像极现代名叫春春的女歌手。

这个时代,极少有这么帅气的女子,英姿勃勃。

“这位姑娘,有礼了!”

发现对方不悦的眼神,李书兰歉意地笑了笑。

“你也是苏家的人?”

帅气姑娘挑着眉头而问,语气带着几分倨傲,“你能替本姑娘解决问题?”

“苏师傅是我夫家族叔。”

李书兰勾唇浅笑,“若是姑娘的麻烦事我能解决定不会推辞。”

“可笑,不懂制造家具之人,胆敢放话。”

帅气姑娘冷笑一声。

她不再理会李书兰,含怒的目光盯着苏大志,“苏师傅,当初你们掌柜亲口保证,定会给本姑娘做出摇椅。

如今打算拿这小榻床来敷衍本姑娘,是不是把本姑娘当成傻子了?”

李书兰才发现对方旁边放着一张小榻床。

也叫单人床。

确实是单人睡的小榻床,连椅子都谈不上,更不要说是摇椅。

“抱歉,这次是老夫失误。”

苏大志沉着脸孔拱手回应,“老夫愿意赔偿林小姐损失。”

月下如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东欧的雄鹰
东欧的雄鹰
当奥斯曼崛起,拜占庭即将灭亡,俄罗斯帝国还未出现时,究竟是谁,会充当东正教的守护者,带领东欧再次崛起。让罗马帝国的荣光持续。 (要是有不合理地方会改正。不过这个时候的巴尔干资料少,请各位见谅)
卡尔玛联盟
许太平紫阳真君
许太平紫阳真君
世间灵骨,共分四品。 一品,天灵骨。二品,金灵骨。三品,玄灵骨。四品,白灵骨。 余者,皆为凡骨,无缘修行。 一介凡骨许太平,誓要向这修行界证明,凡骨亦能斩妖,凡骨亦能除魔,凡骨亦能登仙!
壹更大师
诡三国
诡三国
没有系统能不能活下去?不用叮叮叮是否能出头?一个小职员要怎么混三国?要吃肉,还是要吃草?要良心,还是要粮草?想要全都有全都要的时候记得看一看背后……雪亮的刀子在白牙间闪耀。鲜红的血液在黑夜里流淌。看一看在英雄的影子里藏着的狗熊,看一看在豪迈笑容背后的伤痛。读三国,走三国。一起回到那个马月猴年。
马月猴年
我在古墓摸金那些年项云峰李静
我在古墓摸金那些年项云峰李静
【盗墓+悬疑+鉴宝】我是一个东北山村的穷小子,二十世纪初,为了出人头地,我加入了一个北方派盗墓团伙。从南到北,江湖百态,三教九流,这么多年从少年混到了中年,酒量见长,岁月蹉跎,我曾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奇人异事,各位如有兴趣,不妨搬来小板凳,听一听,一位盗墓贼的江湖见闻。
佚名
我在古墓摸金那些年
我在古墓摸金那些年
【盗墓+悬疑+鉴宝】我是一个东北山村的穷小子,二十世纪初,为了出人头地,我加入了一个北方派盗墓团伙。从南到北,江湖百态,三教九流,这么多年从少年混到了中年,酒量见长,岁月蹉跎,我曾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奇人异事,各位如有兴趣,不妨搬来小板凳,听一听,一位盗墓贼的江湖见闻。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