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弃子

第四百七十一章 英年早逝(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四百七十一章 英年早逝

攻下北海后,关羽命令全部搜索所有的民居,看是否有残留的曹军躲藏其中。其实最主要的是刘玉上一次被夏侯惇暗算,差一点变烧猪,所以以后刘玉的部队攻陷城池,第一件事不是安抚百姓,而是全面搜查。虽然这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又会导致百姓们有怨言,可这也是为了安全着想。

关羽在北海的民居中还真的搜查到了不少躲藏其中的曹军,更是在不少富户豪门搜出不少刀剑弓弩盔甲等物。本来就看这些士大夫有钱人不顺眼的关羽,二话不说就把这些人全部收押了。

要不是郭图和侯成极力劝说,关羽都想把这些人都咔嚓了。

排除了危险之后,关羽发布了大汉神武皇帝的安民告示,执行宵禁,违者杀无赦。百姓们被关羽的军队全家都搜了一遍,知道这帮军队可是心狠手辣着,个个老实本分地生活着。谁当皇帝,关他们这些小人物什么事啊。

关羽开始着手把北海建设成攻略徐州的基地。

而曹洪跑死了几匹战马终于来到了徐州城。曹洪可不敢保证关羽会放过他,一路上没有任何的休息。

曹洪刚到徐州,徐州的兵马刚刚准备出征救援北海。刚出城门就和曹洪碰面了。

这还是陈珪花了大力气从自己的家奴和招募壮丁组织成的部队,让自己陈家的一名偏将领兵。

曹洪看到这样一股乌合之众,肺都要气炸了,走到偏将面前直接给一巴掌,骂道:“这就是你们准备救援北海的军队,你们刺史的脑子是不是坏了!”

偏将捂着脸,他可冤枉了,看打人的将军身上的盔甲是很高级别的,自己惹不起。

曹洪命令这些士兵原地待命,自己愤恨不已地来到了徐州刺史府。守门的护卫没有阻拦,他们是见过曹洪的,知道这位将军是丞相的人。

“陈元龙,你给本将出来!”曹洪一进大门就大声怒吼。

陈珪听到这个声音急忙出来,看到曹洪后,震惊地说道:“子廉将军,你不是在北海么,怎么在这里啊?”

一提到北海,曹洪就怒火中烧,骂道:“你问本将为何在这里!?本将在北海抵挡关羽,丞相命令徐州出兵救援。本将几乎全军覆没都没有等到援军!陈登呢,死哪里去了!本将要追究他延误军机之罪!”

陈珪从这话就知道北海丢了。

“将军,请跟老夫来。一切真相都会知道了。”陈珪让曹洪跟着自己到陈登的房间。

曹洪心想量陈珪也搞不出什么幺蛾子,可是他看到脸色蜡黄的陈登之后,都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了。

“这是怎么回事?刺史大人为何这般模样?”曹洪关心地问道。

“嗨。元龙在丞相命令到来的前一天就病倒了。老夫找遍所有的医者,都没有奏效。犬子已经病入膏肓,现在已经要准备后事了。”陈珪泪眼朦胧地说着。

陈登都这样了,曹洪还真的不能怪罪他耽误军机,都快死的人了,你叫他怎么起来。

“老大人请节哀!刚才是本将孟浪了。”曹洪为自己刚才的举动感到羞愧。

陈珪擦了一下眼泪,说道:“子廉将军莫要如此。北海陷落,将军愤恨在所难免。其实老夫也有召集徐州文武和世家家主商议,希望他们代理刺史一职出征。颗谁知,以曹豹为首的徐州文武居然贪生怕死,找了各种理由推脱。把责任全部推在了犬子身上,并叫老夫领兵出征。老夫若是年轻几岁,自然不会推卸。可是现在犬子已经这样了,老夫心乱,无法为丞相效忠啊。”

双木道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五大仙家,从继承土地庙开始崛起
五大仙家,从继承土地庙开始崛起
“我!土地公啊!竟然沦落到和乡野精怪抢香火?”他穿越了,开局传承了土地庙,本以为以后的日子是庇护一方百姓,却不想这个朝代的人并不相信玄学,一点香火都没有。无奈之下,他只好和已经成了气候的山野精怪达成协
佚名
彩礼千万,任他嚣张跋扈我也爱!
彩礼千万,任他嚣张跋扈我也爱!
上一世,人人都说表姐韩丽丽嫁得比江婉好!表姐嫁给陆厂长的弟弟,新郎又高又俊又有钱。江婉嫁的却是下乡青年,长相普通,家里更是穷得叮当响。后来陆家不幸落了难,家道中落,韩丽丽因丈夫常年在外不着家,独守空房
飞猪猪
天龙珠拿后,我御万道吞四海
天龙珠拿后,我御万道吞四海
未婚妻害我,联合一众外人废我修为,伤我父母,残害我家族。他们以为我没了修为就无能为力,成了凡人。真是令他们失望了,我拿下天龙珠,修炼了新丹田,还练成了上古秘籍。我得到了魔龙传承,吞四海,御万道,站在诸
佚名
七零:踹开渣夫,我被纯情汉宠上天
七零:踹开渣夫,我被纯情汉宠上天
十八岁的她,刚从高中毕业,正值青春年华,却也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抉择。身为家中独女面对知青下乡的号召,全家上下都犯了难。爷爷、爸妈心疼她,未婚夫又早已投身军旅,这下乡之路,似乎布满了荆棘。于是,她拖着一只
佚名
龙魂武帝
龙魂武帝
【传统玄幻+无系统+杀伐果断+暴爽燃文+百万追读】江尘,江家绝世天才,本是觉醒亘古稀有的神龙武魂,却被人误认为是废武魂土蜥蜴,因此受尽冷眼,卑微如尘。然江尘却是一心向武,百折不磨,崛起于微末,傲立于大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