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锦瑟墨肆年

第3860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3860章

第3860章

墨十一回过神来,立马收敛神色,向着病床走去。

对方正红着眼睛逗孩子呢,就看见墨十一和朝景走过来,看到他们俩人,对方连忙挣扎着想起身。

墨十一看出她的意图,迅速开口:“你不用起来,躺着吧!”

墨十一仔细的打量了这刚生完孕妇的女孩几眼,对方看着年纪尚轻,而且,看她红肿的眼睛,像是才哭过了一般,一张脸上,似乎写满了愁绪。

对于墨十一来说,对方只是个陌生人而已,她跟朝景之所以来这一趟,也不过是因为她自己是个孕妇,看在对方是个孕妇的份上,有些担心而已。

病床上的女人,听到墨十一的话,红着眼睛撑着身体靠在病床上,这才对着墨十一开口道:“昨天谢谢两位的救命之恩,不然,我跟孩子就得死在山道上,一尸两命了!”

墨十一摇了摇头,神色淡淡的:“不用,既然你跟孩子都没事儿,那我们就先走了!”

肖柔儿没想到,对方连她的名字都没问,就直接要走。

她昨天被搭救,知道这俩人品行应该不错,眼下她无依无靠,只能想着,看能不能搭个顺风车。

所以,还不等墨十一转身,她连忙开口道:“这位小姐,我能问一下,你们打算去哪里吗?”

对于这次去海湾村,路上接连遇到月楚林派来的人,墨十一心情本来就不怎么好,现在听到对方这么问,神色立马警惕起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去哪里,跟你有什么关系?”

听到墨十一不客气的语气,女子的眼泪瞬间蓄满眼眶:“我我没别的意思,我看你们昨天走的那条国道,跟我想去的地方是同一个方向,我就想着,能不能搭个顺风车!”

墨十一冷冷的看了她一眼:“你想坐车,出去打车就行,何必非要做我们的车,再说,你不是刚生完孩子,难道你都不用坐月子?”

本来,墨十一这些话,都是再平常不过的话,可是,这女人听了墨十一的话,不知道是戳到了什么伤心处,顿时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是,我是可以打车,可说句实话,我囊中羞涩,别说打车了,就连昨晚你们帮我垫付的医药费,现在也没钱还给你们,我打你们的车,一方面想着,如果顺路的话,等到了海湾村,我就让我爸妈把钱还给你们,还有另一方面,我如果坐你们车的话,不会被我婆家轻易找到!”

本来,她也不会跟陌生人解释这么多的,可是,她现在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墨十一显然也没想到,对方会这么说,她跟朝景相识了一眼,沉默了片刻,才看着对方开口:“你要去海湾村?”

这女人一看墨十一的反应,明显是知道海湾村这个地方的,她红肿的眸子顿时微亮:“是,我叫肖柔儿,海湾村是我娘家,我嫁给了这附近一个大山寨子里的汉子,只不过我最近出了点事儿,所以才大着肚子,想要回娘家一趟,我实在没想到,自己运气不好,昨天居然遇上暴雨,如果不是二位的话,我昨天可能就要丧命在山路上了!”

墨十一心性坚韧,对于这番可怜话,并没有多大的触动,她只是平静的看着这个自称肖柔儿的女子,开口道:“具体说说,你为什么要回娘家!”

如果对方是月楚林派来的人,所言所行,到底是不是随便找的借口,墨十一还是能从言辞中看出来的。

如果这个肖柔儿真的跟月楚林没关系,那让她打一趟车也无妨,正好墨十一跟朝家对海湾村也不熟悉,如果肖柔儿没有别的心思,他们带上,也正好能打探一些消息。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冷战三年,扯证离婚你怎么跪下了
冷战三年,扯证离婚你怎么跪下了
关于冷战三年,扯证离婚你怎么跪下了:大学校园里的沈若初对季贺辰一见钟情,开始了疯狂的倒追模式。她整整追了他三年,终于如愿以偿嫁给了他。可是他却一点也不把她放在心上,带着他的白月光就出国了,对她不闻不问
咪咪猫W
永恒道诀
永恒道诀
在那诸天万界的废土之下,隐藏着远古时代最黑暗的秘辛,大帝陨灭,神魔喋血。一截锈迹斑驳的枪尖,却横跨万古,留存至今。少年林羽,偶然激活枪尖,习得永恒法,至此步步登高,横压万古英豪!
佚名
魂穿古代,培养男模赚钱搞权谋
魂穿古代,培养男模赚钱搞权谋
关于魂穿古代,培养男模赚钱搞权谋:女主简介:魂穿女,现代是玩咖、海后。穿越后,是哥宝、姐宝。性子直爽不扭捏,只爱家人,喜欢好看且有腹肌的男人,不遛人家感情,渣得明明白白。男主简介:腹黑皇子,父不疼母不
浪里小红花
神豪:从重生后复仇开始!
神豪:从重生后复仇开始!
关于神豪:从重生后复仇开始!: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小丑的内心独白
奶包三岁半:漏风小棉袄又坑爹啦
奶包三岁半:漏风小棉袄又坑爹啦
【玄学捉鬼+团宠+奶呼呼的坑爹小萌娃+阴郁俊美高冷爹】【超好看!看过的读者都说好!】瑾王府来了个三岁半的小棉棉,不但能抓鬼画符,还能和小动物、植物交流。捉妖降魔,手到擒来。小家伙最爱吃奶糖,喜欢漂亮小
南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