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天下:最强嫡长子秦骁苏诗儿

第四百一十五章:秦风(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四百一十五章:秦风

原本,众人还满脸戏谑。

就连红袖招,也暗自摇头,心想炎文君搬出天下名曲之后,秦骁必败。

可当秦骁那充满磁性的声音缓缓响起,伴随着那简单却透着厚重的诗词,冲破殿梁之时,这位年幼的小帝后,第一次感觉到了文字所带来的震撼。

“兴于王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一幅璀璨的家国画卷在秦骁的吟唱下,徐徐的在众人心中展开。

无数贫困朴素的老秦人,视死如归,共赴国难。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虽衣着褴褛,身无甲利,可面对强大的外敌,依旧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只为守护自己的家园!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谁说我们贫穷,我们跟您一样也有战袍。要出兵打仗了,我们已经磨好了戈矛,君王啊,我们与您同仇敌忾,共同抗敌!"

这些话,只是平常的答话,可是写在纸上,便是一份言辞慷慨、情绪激昂的请战书,于是被秦人记录了下来,改写成了鼓舞斗志的歌。这份"请战书"表现的渴望战斗的热情,正好与当时秦人尚武的精神一致,用现代的话说是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这是它得以流传的原因之一。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但情绪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度,这是其流传千古的另一原因。

这便是,《诗经秦风无衣》!

炎帝猛地起身,脸色震撼且复杂。

红袖招眼中含泪,似是被诗词之中蕴含的强烈情感所感动。

耶夫斯基眼中满是赞许。

苏灵筠哑口无言。

就连罕有发声的肃渊,此刻也不由得抬头朝向秦骁的方向,嘴角扬起一个不易觉察的弧度。

苏沧浪冷哼一声:“这秦骁,还当真是令人意外!”

显然,他也被秦骁唱出的这一曲秦风,震撼到无所适从。

那朴素的语言下强烈的情感,以及对国难视死如归的慷慨之意,让在场所有人深陷其中,感同身受!在这乱世之中,万千小国之列,何国不像凤鸣?何国的君主国民不渴望凤鸣这般,万众一心,与子同袍?

这首秦风,不仅说出了秦骁心中的凤鸣,更向诸国表明了秦骁乃至于凤鸣的态度和意志!

“我凤鸣,顽强不屈,奋斗不止!”

凤帝的眼睛不知何时湿润,他怔怔的看着大殿之中的秦骁,那桀骜不驯、目空一切的坚韧眼神,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雏凤,想与天公共争高!

以前凤帝心中还有迟疑,但现在,凤帝已然看清。

秦骁不能死。

他,是凤鸣的未来!

历代秦人先祖做不到的事情,他秦骁能够做到!奋六世之余烈,携凤鸣往西出的夙愿,也必将在秦骁身上实现!

“好!”

百花国的红衣少女率先拍手叫好。

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站起身来,奋力鼓掌。

一时间,掌声如潮,让整个大殿都为之颤抖!

此时的炎文君脸上,已经看不到先前那得意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惊和始料不及的错愕。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拿出了天下名曲来对战秦骁,稳胜不败的局面,却还是被秦骁逆转了!

对不准马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小说最新章节由网友上传转载,《帝少小妻又闯祸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现代都市小说,八哥小说网免费提供最新最快的帝少小妻又闯祸了无弹窗文字章节在线全文免费阅读。
花惊鹊
九霄至尊
九霄至尊
“我反复强调,修仙界的风气本来就是歪的,不是我带歪的,都说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那为什么我获胜了还总是有人诬陷我?”陆阳剑仙面对记者采访如此说道,表示非常愤怒。第二天。“我反复强调,修仙界的风气是我带歪的。”陆阳剑仙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如此说道,表示非常愤怒。——《修仙日报》为您报道。[最白的乌鸦]
老井
操刀
操刀
处江湖之远,操刀在手,使群雄俯首,噤若寒蝉;居庙堂之高,操刀在手,则四夷宾服,万国来朝。主角从身世成谜的遗腹子到名声大噪的马匪,再到割据一方的地方豪强,进而逐鹿定鼎,君临天下。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报仇雪恨的过程,亦是逐鹿天下的过程。
枪手1号
被赶出豪门,假千金马甲捂不住了
被赶出豪门,假千金马甲捂不住了
在叶家饱受二十二年的委屈,真千金登场的时候,叶浅果断空手离开了这个虚伪冷漠的家庭,回到了穷困潦倒的顾家。 父母是无业游民; 大哥是个小助理; 二哥是个刚毕业的实习医生; 三哥天天跑龙套演尸体; 家里太穷怎么办?没关系,我刚好有亿点点本事和人脉。 就在叶浅准备带着全家发家致富的时候,却看见自己天天只会钓鱼的爸,坐在了首富的位置上?! 顾家全家掉马,叶浅无奈摊手。 好好好,都这样玩是吧,那我也不装了
凰命:我的官场人生
凰命:我的官场人生
将门出虎女,作为父亲的女儿,我自然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空降成为党委书记后,我就明白了我的使命! 且看我如何带着群众脱贫致富,一步步走向小康和新世界。
佚名